满意姜明的果决,张镇孙说:&ldo;那就这样吧,我等待国师首战获捷的好消息!&rdo;
送张镇孙走时,姜明又叮嘱道:&ldo;制置使大人确记,水军万万不能和元军水师直接交战,碰之即走,元水军大都是高大船只,在珠江内河行走不便,绝对追不上咱们,但是要是正面决战,我水军单兵作战绝对不如元军,制置使可要记得方法,万万不能因小失大啊。&rdo;
张镇孙点头称谢而去。
原来事情基本安排妥当以后。姜明特别前去拜访了正在照顾&ldo;病重&rdo;父亲地张镇孙。并讲明了自己地意图。强调了自己会和他一起守护广州。虽然张镇孙对他还是百般地不满意。但是在张翔泰地极力撮合下。两人达成了共识。
由张镇孙率水军守护在珠江一带。而姜明带郑节(郑虎臣)驻守广州城。主要防御方向就是白云山一带。而王道夫和凌震则各据东圃和番禺茭塘。负责袭扰蒙军后援及粮道。
只能这样安排了。剩下地也只能看天意了。也不知道陆秀夫能不能按照自己地计划把事情做好。一个迂腐地文人能相信自己元军今日必攻广州地话吗?
就这样一路想着来到了城墙之上。还没有到城垛边。就听见有兵士在那里议论。
&ldo;蒙古骑兵好厉害哟。冲起来又快又猛。单靠弓箭挡不住。&rdo;
&ldo;如果让他们冲到城下来了,就更不好办了,我们千万不能出城,这谁能挡得住。&rdo;
姜明心里苦笑一声,常年在南方的宋军,那里见过蒙古高头大马的骑兵。不过自己也没有见过这支传说中的&ldo;上帝之鞭&rdo;。干脆就小心翼翼地爬上城垒,走到弓箭手旁边,从垛口处细细观看敌人的阵势。不得不承认,敌人看起来的确很骁勇。不愧于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的一支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呜,从远处传来悠长的号角之声,惊起白云山上的鸟儿乱飞着,发出阵阵惊慌的悲鸣,杂乱无章得穿过郁郁苍苍山的一角,盘旋于天空,小心地窥探着地面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号角过后,隆隆的铁蹄声由远及近,从各个方向次第响起。往北门奔来。初时如滚滚响雷,在遥远的天边鼓动;及近一转而为疾风骤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压制着世间万物,撼动着天地人心。
姜明置身于这万名战士面前,感受到迎面袭来的强大压力,同时也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发出从内心生出的战栗。太可怕了。
&ldo;元军进攻了!元军进攻了&rdo;
一名弓箭手承受不住蒙古骑兵带来的巨大压力失声的大叫起来。
引的周围一片哗然,姜明眉头一皱,还未说话,只见郑虎臣大步走向前去,&ldo;啪&rdo;的一个耳光止住了这名弓箭手的声音。
转身冷眼看了一圈周围的士兵,大声叫道:&ldo;看什么看,还不给我守好自己的岗位,再出现这样的,立即拉出去斩了。&rdo;
姜明感激的看着郑虎臣一眼。就马上转身从垛口处细细观看敌人的进攻。
城下冲来的蒙古骑兵并没有一个抬头的,只是低头拼命的往前冲着。象风一样转瞬即到。
只听耳边有人歇斯底里的狂呼:&ldo;放箭自由射击&rdo;
就看见从城墙上雨一般的利箭像水一般的泼了下去。
姜明只见蒙古骑兵策马冲起来如同平地卷起一阵狂风,城头上尽管万箭齐发,但是中箭而倒的为数却也不多。在骑兵的速度面前,弓箭的命中率小的可怜。
这不仅让守城的将士们焦急。就是姜明,看到这种情景也很焦急。毕竟没有打过仗,对蒙古的骑兵也不过是从书上或者电影中了解了一部分。在现实中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
看着看着,姜明突然发现了情况,越冲近来的时候,敌人的前进速度明显地变慢了,而且很多马翻人倒。显然这不是中箭倒下的。
什么原因?要是有望远镜就好了,姜明突然有着这种念头。但随即被紧张的局势而带回现实。
到骑兵越冲越近的时候。看清楚了!原来是城垒下那一片星罗密布的壕堑发挥的作用。蒙古骑兵为了闯过暴风骤雨般的利箭,惟恐战马跑得不快,加鞭猛冲,催动着坐骑疯狂般地想以最快的速度冲进瓮城内。而战马在这种急速的冲刺下,陡然遇到横在面前的壕堑,无法收住飞奔的脚步,失却平衡,便栽倒在深深的壕堑里了。
这一发现使姜明很高兴。他立即把守将们召集拢来,要求各部安排一批投掷手,向坠入壕堑的敌人投掷利器、石块,加强杀伤力。同时各部选出伸手敏捷者组成追杀队,等候在瓮城门边,准备钩、枪一类武器,以便随时扑出瓮城去,击杀冲近城边的敌人。
这个战术奏效很快,果然大大地杀伤了敌人。蒙古骑兵冲锋的势头明显地减弱,战马奔驰的速度也变慢了。
这样一来,弓箭手们的作用就大大地发挥出来了,有更多的蒙古骑兵在冲向城门时死于利箭之下。
第十章广州大战之文天祥
这次率军而进的是元右丞相塔出。
塔出,蒙古札刺儿氏。父札刺台,曾奉旨伐高丽,破高丽数城,举国遁入海岛。己未正月,高丽計穷,遂內附,札刺台之功居多。塔出以勋臣子,忽必烈在江西隆兴(今南昌)设行中书省为进讨文天祥时,拜塔出为右丞,麦术丁为左丞,李恒等为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