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测我们所在之处应该是一个山间夹层,一般这样的夹层多见于丹霞地貌之中,多是由水流侵蚀而成。
不过在丹霞地貌当中,这种夹层往往出现在山体的上部,而且多分布在山体上部的外侧。
我老家徽州的齐云山就是丹霞地貌,山上有不少这样的山体夹层,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当做房子住。
不过我们所在的夹层是在山体内部,而且为墓葬所在之处,所以大概率是不会有水流经过的。
我又凑近岩石辨析了一下,没有发现丹霞地貌中经常出现的红色砂岩,反而在岩石表面发现了一些残留的植物化石。
所以我推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所在的位置应该是一座大山的外侧,后来因为各种地质运动,相邻的两座大山撞在了一起,原本暴露在外面的山间夹层此时被含在山体内部。
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山体中空结构。
这也与我之前对于剑诀山势的推测是暗合的,剑诀山势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两座挨得很近的大山,只有这样的山势才像人的食指与中指。
而山体外部的夹层往往呈现“>”形状,所以我进一步猜测出口应该是在夹层开口向,即往宽阔高深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前进的道路。
我一边思考着这些一边解释给苏晚听,苏晚听得很认真。
她原以为风水易学都是古人的姑妄之谈,现在听我这么一说,渐渐转变对传统学问的看法了。
“猜的没错的话,墓主人的棺椁应该就在附近了。”我打着马灯四处寻找,企图看见一些棺椁一类的东西。
苏晚问:“这又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
我说:“刚才那座虚冢所在之处,山势就已经非常狭窄了,剑诀山势的要义就是取山间狭窄处的凌厉之气,我看这山里没有比这里还要狭窄的地方了。”
另外按照我之前的推测,这座墓室的主人肯定会在他的棺椁里给我们留下某些需要破解的线索,说不定还会给我们指一条生路。
这个听起来虽然很玄乎,但我认为在事情没有解决之前,还是尽量保持它大多数的可能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自己的思维定势给困住。
约摸走出去小一里路,人就能舒展开身子行走了,这时明显感觉道黑暗深处涌荡过来的风,想来真正的墓室应该就在这里了。
因为距离不远,也没有特殊情况出现,于是我让后头的杜老七他们跟上来。
这时苏晚打着马灯朝右前方的一座红色岩壁小跑过去,我朝那边一看,只见石壁上好像有什么东西。
“二哥猜的果然没错!”苏晚难掩语气中的兴奋。
我赶紧提着马上跟上,走近一看才发现,在石壁上竟然镶嵌着一幅巨大的棺木,奇怪的是这幅棺木是竖直的,此棺无椁,在棺木上有一些较为粗糙的雕刻。
这竟是一方法葬。
竖直墓葬十分少见,一般在法葬中才用,其中讲究非常的多,绝对不是直接把棺材嵌在石壁中那么简单。
而且剑诀山势本就是一个两伤的格局,根本没有必要在葬法上做文章,一旦出现误差,那将后患无穷。
据我推测这位墓主人至少是个易学大家,不可能不懂葬法,这从风水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乱弹琴,别说给后人增加运势了,不害了后人就阿弥陀佛了。
不过话说回来,所谓的葬法也是一种经验之谈,因为自古以来安土重迁的观念,所以在风水学中单独演绎出了一门相地阴宅的学问。
具体是否有那么玄乎,那谁也说不清楚,形意地理上对于这块是一带而过的,几乎是不提,因为其中有许多说法已经远远超出实用的范围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将这些说给了苏晚听。
苏晚仔细打量了这幅棺木之后问:“二哥,这套相地阴宅的法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