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迟叹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才开了口:&ldo;殿下,我们去了那狼山大坝。那大坝附近有人在看守着,我们觉得里面有问题,趁机进去查探了,那大坝沙土漂轻,还发现了一个蚁穴。&rdo;
薛昀听到这,闭上了眼睛说:&ldo;还有吗?&rdo;
&ldo;我们向当地的百姓打探了之后,去了附近的山上,那山满目疮痍,在山上取石取沙,用作原料,山上的树木也被砍伐大半,山体松动。&rdo;
&ldo;我知道了。&rdo;
两日后,另外两人也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一样的让人失望。
这位文官,名叫刘应舒,并不像张文迟那般在水利一事上有能耐,只一点,便是嘴皮子十分利索,在与人打交道一事上,具有颇高的天赋,有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
虽说瞧着没什么人样,但本事最重要。
刘应舒这一路与人打探,得知朝廷发下来的抚恤金,在当地官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到百姓手中的,连三成都不到。
粮仓倒是开了,粥场也办了,只不过里头多石子泥沙,白粥稀薄如汤罢了。
说到这,薛昀已经气得砸了一个手边的茶杯了,看见刘应舒脸上欲言又止的表情,知道事情还没完,忍者胸腔里的怒意说到:&ldo;你可是还有什么发现?一道说了吧,让我见识见识他们到底能有多混账。&rdo;
得了太子的话,这刘应舒才继续说到:&ldo;有人借灾发横财。粮仓里的粮食,里面多是石子泥沙,粮食本身也是陈米,甚至有些已经坏了。那些好的粮食,在当地的官员手中,他们与当地的黑心商人一同合作,趁此机会,高价售卖粮食,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买不起,只能去排队领那用陈米甚至坏了的米熬成的稀薄如汤的粥。&rdo;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把薛昀气得浑身发颤。
是以,薛昀也懒得多费口舌精力,那些混账东西气色红润的脑袋直接就与那肥硕不堪的身体分了家。
抄家、彻查,统统来了一遍。受灾之地的官员,人头落地的有大半,还有一些被革职查办。
仍旧好好的官员,仅剩下了几个人罢了,还基本都是那些荒远偏僻之地的父母官。
看着还剩下的这几个人,薛昀心里连连叹气,这些人,父母官,就是这样来当的,应当爱护的百姓,变成了摇钱树,应当好好治理的辖区,便成了他们的聚宝盆。
这等混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
将近几日发生的事情,写成了奏折,奏折封好放在一边。
薛昀又伸手取了纸,想着写一封家书,想要诉说自己的愤怒,想要倾诉自己今日来的疲惫,可提了笔却又不知道写什么才好,想了想,不过写下了&ldo;安好勿念&rdo;四个字罢了。
将奏折与家书一道交给了德文,让人快马加鞭送回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