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雪冷血热电子书TXT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这是1930年5月22日《张光前关于清原、柳河一带农村状况的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清原、柳河属南满,南满是东北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北满,人称&ldo;八十里为邻居&rdo;。而在北大荒就是走上几百里,有时也难得见到一户人家。&ldo;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rdo;,怎么会是这样子呀?因为它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没见过人,不知人为何物,瞅着稀奇,不知躲避,甚至想亲近你,你就棒打瓢舀锅里炖吧。

如今到哪儿要住宾馆,到乡下也得找个小店住下。那时到乡下见到人家就进去,叫&ldo;讨宿&rdo;、&ldo;讨个宿&rdo;,主人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不用见外。再穷的人家,大子小豆饭就咸萝卜疙瘩也管够。那时见到个外人稀罕、亲哪。&ldo;老客&rdo;从哪疙瘩来呀?&ldo;老客&rdo;通常指生意人,属尊称,类似于今天的师傅、老板。俺从&ldo;山东家&rdo;来。东北大都是山东移民,最初闯关东的都是俗称&ldo;跑腿子&rdo;的打工汉,春来秋去,提起山东要带个&ldo;家&rdo;字。俺祖上也是山东家的,你是山东家哪疙瘩的呀?越唠越近,黑灯瞎火唠半夜。

那时在北满,&ldo;到哪儿都能刨两垧地&rdo;。从关里来的&ldo;跑腿子&rdo;,有的给种粮大户扛活,叫&ldo;扛年头&rdo;、&ldo;吃劳金&rdo;,有的搭个窝棚,人称&ldo;跑腿子窝棚&rdo;,开荒种地。看到哪儿冒起缕炊烟,有伴了,高兴啊,跑去看,唠得热乎呀。这家哥几个,认识老大的,就叫那儿&ldo;刘老大屯&rdo;,认识老二、老三的,就叫&ldo;刘老二屯&rdo;、&ldo;刘老三屯&rdo;,逐渐统一为&ldo;刘家屯&rdo;。或者在当地娶个媳妇,或者回山东家把家小带来,刘家屯就人丁兴旺起来。说不定什么时候,或者一场洪灾,房倒屋塌,或者一场被称做&ldo;瘟病&rdo;、&ldo;瘟人&rdo;的传染病,刘家屯就没了。

如今被称为&ldo;红松之乡&rdo;的伊春,全市行政区划面积32759平方公里,1939年只是汤原县一个行政村的辖区,叫带岭村。如此,读者就不难想见当年那地方是多么空旷、荒凉了。

在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沼泽中,仅有的百户的村庄上,建起离群独居的苏维埃。

这是&ldo;北方会议&rdo;决议中的一句话。北方会议的决策者,对北满的地理性状好像挺熟悉。如今北大荒一望无际的良田,当年大都是沼泽地。而且好像还有实践为依据,因为&ldo;九一八&rdo;事变前,在那山高皇帝远的梧桐河,共产党人不就建立过自己的红地盘吗?只是&ldo;几百里荒无人烟&rdo;,&ldo;离群独居&rdo;,又谈何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呢?不管三七二十一,建起苏维埃就是目的吗?

但是,中央指示是必须执行的,省委、县委就是这么要求的。现在,汤原游击队就去尝试、实践了。他们不是去荒无人烟的沼泽地,而是到汤原北部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上寻找一块世外桃源,&ldo;建起离群独居的苏维埃&rdo;。

关于这次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无论怎么看都是匪夷所思的行动,亲历者几乎都在后来的抗战中牺牲了,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和活的资料。而无果而终,则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没有人烟,没吃没住的,老天爷也绷起脸色,风雪一阵紧似一阵,继续盲目地走下去,那后果是谁都有数的。

县委决定,继续夺枪,把徒手队员都武装起来。

没枪不能打日寇。枪少,装备不好,各色武装也随时可能吃掉你。

目标是梧桐河福丰稻田公司的保安队,硬打不行,得智取。春节前公司要开佃户会议,选些队员混进去,鸣枪为号,里应外合,一齐动手。

各地游击队成立之初,通常都是对地主武装、小帮胡子下手,几支十几支地夺枪。之后,才是在战斗中从日伪军手中夺枪。

离春节还有一个来月,队员暂时放假回家。枪怎么办呀?回来的路上,有个队员带枪开小差了。就决定把枪收上来,分几捆包好,藏在稻草垛里。

来了帮报号&ldo;荣好&rdo;的胡子,六十多人,还有机关枪。把青壮年看住,就要钱要肉,不给就到处翻。那时有钱人家,为了防备胡子,平时都把点值钱的东西藏起来。胡子有经验,在屋子里翻箱倒柜,在外面用枪探条这里捅捅,那里探探,没找到什么好年货,倒是发了笔意外之财,把枪都翻出来了。

李福臣和赵华瑞恨不能一头撞死:怎么就没防备这一手呀?

妈个巴子。李福臣铁青着脸,也不知道骂谁:利没生着,老本都赔进去了。

假投降变成真叛变

话分两头。

汤原游击队的领导人,中小队干部,或者是有点儿文化的庄稼人,或者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人,共同的特点是对军事一窍不通。中心县委就不断向省委报告,要求派调军事人才。就在汤原游击队组建没几天,3个人到了。原本是让他们领导汤原游击队的,这时游击队已去小兴安岭建立&ldo;离群独居的苏维埃&rdo;了,就派3人去依兰做兵运工作,再拉起一支队伍。

王永江、杨树明和张旋风都是行伍出身。王永江当过排长,他和杨树明在&ldo;中东路线事件&rdo;中作战被俘,在苏联待过半年,回国后加入共产党。王永江三十来岁,大眼睛,细眉毛,单眼皮,中等身材很结实,&ldo;九一八&rdo;事变后一直做兵运工作,人称&ldo;士兵王&rdo;。这人脑瓜聪明,能说会道,张口&ldo;马克思说&rdo;,闭口&ldo;列宁讲&rdo;,用当时大家的话讲,&ldo;马列主义呱呱的&rdo;。那时中心县委以下党内,谁能引用一句马克思、列宁的话,立刻会被高看一眼。大家都觉得这人有真经,出马一定成功。杨树明年纪大些,老成持重,话语不多,心中有数,人们都叫他&ldo;老杨&rdo;。张旋风年纪最小,读过几年书,心直口快,一口浓重的山东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