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月2日晚上,在仙人洞二道岭子一个农家开会,研究将几支地方武装合并,成立1师4团。有坏人告密,下半夜两点来钟,兴京县平顶山日本守备队将房子包围。打一阵子突围,十几个人大都牺牲,韩震倒在一片撂荒地里。
&ldo;前堵后憋八九连,冲锋陷阵少年连。&rdo;这是独立师挺进东边道前后经常挂在官兵嘴边的一句话,说的是8连、9连善打围歼战,少年连的小战士冲锋陷阵不要命。
后来扩编为少年营的少年连,是李敏焕创建的。
1928年,在延吉县读中学的十五岁的李敏焕,加入共青团,并担任学校儿童团总团长。第二年被派到清原县做地下工作,为团县委负责人。1933年春,他拉起一支三十多人的队伍,大都是青少年,不久被改编为独立师直属少年连。
少年连(营)的战士,小的十四五岁,大的十七岁,所以又称&ldo;小孩队&rdo;。1师西征时,少年营每人一长一短两大件,长的马枪,短的手枪(或匣子枪),装备一流。可少年连刚成立时,只有几支步枪,其余都是棍棒、长矛、大刀。第一次夺枪,是在柳河去往三源浦的路上,看到十几个伪军看押老百姓修公路,李敏焕就有了主意。这天傍晌时分,几个化装成小贩的小战士,提筐挎篮路过那里,先是两个挎匣子枪的当官的,接着兵们也都凑上来,几个人围住一个篮子,花生糖果光头饼子什么的就吃开了。李敏焕一声令下,早已混在人群中的假装修路的官兵一齐动手,当即缴获长短枪15支。
同年夏,侦察得知,通化宪兵队一辆满载军装的汽车,从山城镇回通化。师部和少年连准备在滴台打伏击,李敏焕在公路上看地形,汽车突然来了,躲避不及,就迎了上去。他穿着鬼子的黄军装,3个鬼子以为是自己人,停车下来伸胳膊扔腿地活动身子骨,一边呜哩哇啦地跟他搭话。隐蔽在路边树丛中的官兵,看得大眼瞪小眼,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说时迟,那时快,李敏焕手中的匣子枪响了,3个鬼子应声倒地,一场&ldo;伏击战&rdo;就这样结束了。
按团级单位配备干部的少年连第一任政委李敏焕,中等个头,匀称身材,肤色白净,文静秀气,胆大心细,文武双全。从痛打邵本良,到奇袭窟窿榆树,几乎参加了独立师、1师所有较大的战斗,而且经常是独当一面的角色。像三源浦守备队,独立师几次引蛇出洞,它就是不出来。李敏焕率少年连和保安连,今天在外围抓走狗,明天派人潜入镇内放火烧了日军的柴火垛,敌人终于忍不住了。两辆汽车驰上一座公路桥,那桥就塌了,第二辆刹不住车,也跟着栽了下去。那桥墩木桩子,早被李敏焕派人锯断了,只是虚撑着。没费几颗子弹,30多鬼子、伪军就报销了。
摩天岭大捷后,日军疯狂报复,调集重兵围追堵截。程斌、李敏焕带师部和保安连,在摩天岭与敌周旋、战斗。激战中,李敏焕身边的机枪手牺牲,师参谋长抱起机枪射击,也中弹倒地。
李敏焕生前记有日记,那日记是在7月15日,即摩天岭大捷当天,戛然而止的。
1937年7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直属队200人左右,从桓仁夹道子西进清原,准备与3师会合,并相机截击吉(林)奉(天)铁路上的列车。夜行晓宿,行至兴京县黄寺八九道沟时,向导迷失方向,部队转来转去,天亮后发现是在永陵街东10公里左右的黄土岗子。这时,300多敌人已经跟了上来,大都为日军,都穿着朝鲜族的白衣服,在青枝绿叶间特别显眼。有人说&ldo;是高丽人&rdo;,大家也都这么以为,待到觉出不对了,枪响了。一场激战,随行的南满省委组织部长李东光等30余人牺牲。
同时牺牲的还有教导团政委安昌勋,二十五岁出头,个子不高,都叫他&ldo;小老安&rdo;。他也是朝鲜(族)人,具体不详。但写到抗联人物,这一笔是不可忘却的。
牺牲时三十四岁的李东光,和李敏焕一样,都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十四岁随父母跨国移居珲春县大荒沟,十八岁读中学时加入朝鲜共产党。之后就像本书写到的许多朝鲜(族)同志一样,根据共产国际&ldo;一国一党&rdo;的原则,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磐东区委书记、磐石县委书记、南满特委书记。南满省委成立后任组织部长,承担了省委的大部分组织领导工作,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
当我写着这些干部简历似的文字时,眼前总是一片血样的红云。每年4月中旬,在东边道,在我的家乡辽东山区,山野大地一派枯瘦的黄褐色,背阴处还残留着积雪,映山红就云霞般铺满山野,愈是悬崖险峻处愈是璀璨烂漫,红红火火地爆发出生命的歌唱。
朝鲜族人管映山红叫&ldo;金达莱&rdo;。
&ldo;苏营&rdo;
这个队伍,在军事上有比一般抗日军都多的经验,所以战斗力很强。战斗上有时比我们队伍还有经验,三分之一的队员是经过二年以上的与日本子残酷的战斗,所以政治水平较高。
这是1934年9月28日《&tis;&tis;&tis;关于南满游区与人民革命军活动情况的报告》中的一段,说的是1军所属南满游击队第1大队,因大队长叫苏剑飞,人们习惯地称之为&ldo;苏营&rdo;。
同年8月,《团磐石中心县委关于磐石团的工作给团省委的报告信(第四号)》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