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九成与刘二祖已经达成协议,互相支援,守望相助。”
“红巾军正在安丘、临朐以南布署兵力,准备支援李全,击退金军进攻。但李全及部下国安用并不热心,自忖能独力抵挡。”
“粮荒渐起,孟九成以十倍价格吸引南商贩粮,以解燃眉之急。”
“三州已累计安置难民十三万多人……”
“这是红巾军的军规军法……”
“这是红巾军的抚恤条例……”
“这是军属的优惠政策……”
王敏边看边递给杨妙真,直至最后一张,才咳了两声,脸上露出怪异的神情,陷入了沉思。
杨妙真没有王敏那般的文化程度,看得较慢,有些甚至并不太懂。但是,她的兄长杨安儿毕竟是称王建制,也制定了些法令,她自然能够进行一些比较。
所以,尽管没有王敏看得透,想得深,杨妙真却也十分惊诧和震撼。这可不是一般的义军能够制定出来的政策法令,能做到的更是凤毛麟脚。
“十倍价钱购粮?”杨妙真对这个最为惊讶,皱着眉头说道:“即便能招徕南商贩粮,红巾军又哪来那么多的钱财?”
王敏抬头看着杨妙真,眉头也是皱着的,显然也是难以置信。但他却没有此事追究,而是意味深长地问道:“渠帅,你觉得这些都是真的吗?”
杨妙真犹豫着,不太确定地说道:“恐怕不是吧?”
王敏沉吟了一下,伸手指了指与众将混在一起的联络官,低声道:“我觉得可以问问他,虽不敢保证其所说全都为实,但总会得到些确认。”
杨妙真点了点头,说道:“这些文书还是要仔细阅看,我才疏学浅,还要多多劳烦军师。”
王敏点了点头,把文书收到一处,又指了指孟九成的书信,说道:“这封信,渠师还是先看过再说。若有不明之处——”
杨妙真点头,把书信收好,拿过木匣,犹豫着,不知该不该在这里打开。
“渠帅可先回房中,看过书信,若有需要与众人商议之事,再召众将不迟。”王敏很有眼色,开口说道。
“也好。”杨妙真抱起木匣,转身离去。
回到自己房中,杨妙真打开木匣,里面除了望远镜外,还有一把精美的牛角梳和一面帛绸包裹的巴掌大的小镜子。
对望远镜,杨妙真刚才听联络官给刘全讲解过用法,此时打开窗子,对着外面瞭望起来。景物忽远忽近,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杨妙真也觉得不可思议,新奇好玩,脸上不由露出开心的笑意。
把玩半晌,杨妙真珍重地放下,再检视其他物件,牛角梳还不如何惊讶,待看到镜子,不由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