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跟崔玉举荐的几位通晓农学之人畅谈过后,十分快意,&ldo;原来推广农学,是如此利国利民!恨不得早些认识各位先生。&rdo;
那位年龄最长的农学先生呈上了自己多年积累写出的农书,他遗憾地说,&ldo;本来三教九流,各有用处,我们农家弟子,奉神农为祖师,一生钻研农学。这农学本来是利国利民,可是如今,文人们好清谈,看不起我们农家学派,说我们是&lso;泥腿子&rso;,是农夫,不是学派代表。我们农家学派如今已经凋敝,我这里,已经十年没有新弟子来求学了。其实,在我们眼里,没有不可耕种的土地,那沙地、碱地,都有适合种植的作物。再贫瘠的土地,我们都能想法养出来。只是,如今农家不被看重,就怕日后农书都无人愿意写了。若我农家学派渐渐没落,成了绝学,这师门的本事,断在我们手里,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rdo;
皇帝听了愧疚,&ldo;国家治理不好,都是君王之过啊!&rdo;
一句话吓得那些个农学者都跪地磕头,&ldo;草民们有罪。&rdo;
皇帝把这几个人让送去户部,帮助户部起草推广农学的折子,还给几个人都授了官。几个人千恩万谢地去了。
皇帝感慨,&ldo;多谢先生举荐贤才,这几位都是人才,他们是文人,却愿去田间地头,推广农学,还撰写农书,实在不易,是比京里那些空谈之辈强多了。&rdo;
军粮解决了,农学推广也有人承担了,这国家的两件大事,有了着落,皇帝的心里舒畅多了。
他又翻翻崔玉写的其他折子,关于商业、关于税收,关于国家调控,兴趣又来了,&ldo;先生,不如再跟朕说说,这&lso;谷贱伤农&rso;和&lso;国家收购&rso;又是怎么个做法?&rdo;
崔玉侃侃而谈,&ldo;陛下,草民的一本游记里写过,农民丰收之后,却因谷价之低而伤心,……&rdo;
第44章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3
在宫里待了三天的崔玉终于在宫中侍卫的护送下,回了崔宅。暗处那些盯着的人,就飞奔回去各家去报信去了。
方云知道外面探头探脑的都是各家的探子。虽然这几日,方云都命人紧闭大门不出。奴仆去买菜都是走的后门。
但架不住总有人来敲门试探,甚至还有人主动提出不要工钱,来上门为奴的,方云都让打发了。
那跪下说自己可怜,只给口饭吃就行的,分明养得明眸皓齿,一个清秀佳人,要嫁人也是眨眼的事,怎么就可怜了,哪里就需要为奴了。娶不到老婆的光棍多着呢。
方云直接告诉那姑娘,&ldo;往右走,不出五百步,就是吴媒婆的家,她历来公道,口碑很好。你要做世家公子的妾,去那里问询吧。我家不要妾室。&rdo;
那女子柔声哭诉,&ldo;奴家不做妾的。只是生计艰难,求为奴婢。&rdo;
方云看都懒得看她,&ldo;那你往左走,不出八百步,李家奴婢不光有饭吃,还有300文的月钱,我家养不起更多人,你不要再纠缠。&rdo;
那姑娘一噎,却不肯放弃,依然跪着不走,苦苦哀求,招来一堆人围观,指指点点,说崔家不仁。
方云冷笑,吩咐管家,&ldo;去让人报官,就说有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带了一群来历不明的男人过来败坏我家的名声。我看着像是城门口贴着的悬赏告示上说的那个&lso;仙人跳&rso;的女贼,你让官府派衙役来认贼!顺便问问,何人指使。&rdo;
说罢,方云就让人关了大门,过了不多时,管家回来禀报,&ldo;那女人走了,先生果然高明,她果然心怀叵测。&rdo;
方云吩咐,&ldo;日后这样的事情只会多,不会少,关紧大门,不要轻易放任何人进来。若是有那亡命徒,被人指使,一进门就自裁,这人命官司可是麻烦。&rdo;
管事听了,吓出一头冷汗,连忙跑去再吩咐门子一番,那门子吓得,除了自家人,无论谁拍门都不理了。
就这样,在旁人的窥测下,方云坐镇家中,全家安静度日。
崔玉回来后,知道这几日发生的事情,沉下脸来,&ldo;姑姑,辛苦了。这些人尚不知我所为,就虎视眈眈。若是让他们知道了君王对我的重要,只怕这阴谋诡计就会没完没了。我们毕竟人手少,怕是会有些麻烦。&rdo;
&ldo;人手少,就让陛下派给你。&rdo;方云知道,皇帝如何求贤若渴,也厌恶世家大族对皇权的藐视,而崔家人丁稀少,对君王没有任何威胁。皇帝会支持崔玉的。
这时,护送崔玉回来的侍卫来向方云行礼,&ldo;崔先生,陛下说,为免给先生招来嫉恨,就没有召见先生,但是陛下知道,崔家对陛下的忠诚,也知道先生在为国分忧一事上,也出力不少。陛下想问先生,想要什么赏赐。&rdo;
方云把这些日子发生的怪事说了说,&ldo;恳请陛下派一队御赐侍卫守护崔家,并告诫众人,崔玉忙于君王嘱托之事,无暇应酬,其他人等无论什么身份,不得上门造访,也不得请崔玉外出。有违者,以妨碍政务论处。&rdo;
侍卫知道这两位大小崔先生已经得了君王青眼,恭敬地问道,&ldo;那崔先生本人,需要什么赏赐?&rdo;
&ldo;信任。&rdo;方云正色答道,&ldo;崔家世受皇恩,当年若不是陛下主持公道,我崔家家业都保不住。报答陛下,是我家的本分。崔丽君不需要任何其他赏赐,只希望陛下把信任,赏赐给崔家。&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