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想得很周到,也很正确,他往军中一坐,俨然当起了总司令,皇封的&ldo;宣慰使&rdo;,你们谁敢不听?这下儿河南前敌总指挥李光弼可倒了霉,因为鱼朝恩太聪明了,他又想保存实力,又想杀敌立功,不出工还想要成绩,那怎么搞呢?就得支使李光弼去打,可李光弼心知肚明,不能按照鱼宦官的方法去打,因为老鱼虽然很懂如何在政治环境中生存,却一点也不懂如何在战争环境中生存,按照他那一套去打仗,绝对是血本无归。
但李光弼虽然很清醒,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却不清醒,那人的名字叫仆固怀恩,此人,乃昔日郭子仪手下一流大将,勇冠三军,朔方军中无人不知,其时郭子仪被陷害罢官,李光弼接管朔方军,仆固怀恩心中不服,偏李光弼是头野毛驴,越是不服他管,他越是要管,且治军极严,仆固怀恩越看火儿越大,一生气,他竟然投靠了鱼朝恩,想借鱼阉人之手,和李光弼分庭抗礼。
鱼朝恩也正头疼治不了这个李光弼,别的将领都怕他这位&ldo;钦差大老爷&rdo;,唯独李光弼,就是不吃他这套,每次鱼朝恩让李光弼按照他的方法去打仗,李光弼都给顶了回去,还颇有说辞:你那一套不行,那不是个打仗的法儿!
把鱼朝恩气得,险些倒仰,哦,我不行,你就行,偏你能立功,就不让我立功?
大家看他的思路,他不从专业角度审视自己的打法究竟对不对,而是首先捉摸人家是不是和他抢功,小人心态。
李光弼光明磊落,一天到晚都在忙着打仗,哪有闲工夫理会鱼宦官,这就让鱼朝恩逮着了机会,他暗中上奏,说李光弼畏敌不前,仆固怀恩勇猛善战,建议撤掉李光弼前敌总指挥的职务,让仆固怀恩担任,那时候李亨还在,他一看,这样?噢,可是,李光弼劳苦功高,经验丰富,一下撤掉,未免可惜,这样吧,既然鱼公公这么说,那就让仆固怀恩当副总指挥吧,也好牵制一下李光弼。
就这样,仆固怀恩当了副司令员,刚一坐稳,他就和鱼怀恩一同上奏:李光弼胆小如鼠,我等均要求出战!
李光弼差点气晕,赶忙也上疏:不能打,叛军势大,我军才有一点儿小胜,游击战、阵地战尚可,决不能打野战,毛主席说了,那是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
李亨对打仗更是一窍不通,他一看,仆固怀恩、鱼朝恩说能打,李光弼说不能打,二比一,打呗!就同意了,结果那一仗打了个大败亏输,李光弼在河南营造的优势,全部损失,鱼朝恩是扭头就跑,跑进陕西,不出来了,李光弼、仆固怀恩也逃往山西,整个局面大坏,要不是叛军内部闹起了内讧,导致史思明被杀,当时的唐王朝还真就岌岌可危。
这件事证明,鱼朝恩在军事上,确实不行。
可不行归不行,老鱼依旧厚着脸皮死赖在军营里不走,因为长安城暂时还没他位置,那时候李辅国还在呢,李辅国一死,鱼朝恩来精神了,打算回到京中,谁知代宗即位,程元振成了宦官第一人,鱼朝恩心里委屈,但嘴上可不敢说什么,反倒暗中和程元振处得挺好,吐蕃入侵,长安丢失,鱼朝恩抓住机会,率军入河南保驾,闹得唐代宗是龙颜大悦,从此,开始信任鱼朝恩,等吐蕃退了,回到京师,程元振被弹劾,鱼朝恩便成了内侍省第一人,唐代宗,又开始恩宠鱼宦官。
不得不说,唐朝中期以后的皇帝实在是有些没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宠信宦官,走了李辅国,来了程元振,去了程元振,又来鱼朝恩,说过来道过去,无非是安史之乱把人搞怕了,大将不可信,但大将不可信,阉人就可信?东汉阉人无兵权,尚且闹得乌烟瘴气,何况是掌了兵的宦官,那不更是阉鸡中的战斗机么?!
有人问李豫从西域带来十几万各族兄弟的时候,不是挺厉害的么?怎么这时候也草鸡了,光知道指望宦官了?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做了皇帝,患得患失也就多了,说到底,还是能力不够,要是李世民再世,至少会自己领兵,而不是启用宦官管理禁军。
扯远了,再说鱼朝恩,他一看代宗皇帝开始宠信他,这心就飞了,他知道,军事上,他不行,但既然皇帝如此宠爱,我怎么也得表现一下,军事上不行,那就找别的地方嘛,很快,他竟然把眼睛瞄准了文化界,为了显示自己能文能武,他突然设了学馆,开门授徒,自认教授,讲起了《五经》。
文武百官大哗,鱼宦官讲《五经》?他原来不是领兵的么?怎么,还搞研究?走,咱看看去,大家就都去看他讲课,鱼朝恩一看,嚯!都来了?好!来个大阵仗!
唐代宗永泰中期,鱼朝恩搞了几次盛大的&ldo;学术研讨会&rdo;,他任主讲,招徕满朝文武,上至宰相,下至各位大臣的儿子,都到全了,每次都是大排筵宴,耗资数十万,神策军于台前保驾,场面真是千古难觅,比现在的什么百家讲坛可气派多了。
那么,宦官教授鱼朝恩讲得《五经》,究竟对不对呢?
没人管它对还是错。
皇上恩宠之人,只有奉承,谁敢挑错?管他对错,听着就是了。
久而久之,连鱼朝恩自己都相信,他已经是一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物了,狂喜之下,他自信心爆棚。
从此以后,朝堂上总能见到一位管得很宽的公公,他立于大厅中央,滔滔不绝,评论着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就像一个老总在开会,而各部大臣却噤若寒蝉,不敢吭声,外人一眼望去,也搞不清这位究竟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