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激荡三十年10集记录片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年广久生意好,本来就让四周的人眼红,现在他请的雇工居然有了十二个,有人马上联想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做出的那个着名论断:

&ldo;雇工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rdo;于是,&ldo;安徽出了一个叫年广久的资本家&rdo;、&ldo;年广久是剥削分子&rdo;的流言顿时传遍安徽。这场争论好像没有在当时的公开报纸上出现过,但是,在政府官员中却流传甚广,&ldo;安徽有个年广久,炒瓜子雇用了十二个人,算不算剥削?&rdo;这成了一道十分敏感的命题流转在全国各地,争论,辩护,讨伐,一场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大辩论开始了。也正是这场争论,让年广久与邓小平联系到了一起。

邓小平一共三次提到过这个安徽&ldo;傻子&rdo;。第一次是1982年,他让年广久一夜成名。第二次是1987年。到1992年南巡期间,邓小平第三次提及年广久,可见这个&ldo;傻子&rdo;在邓公心目中的象征意义之大。

在被邓小平点名后,年广久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个只会写五个字(分别是&ldo;年广久&rdo;和&ldo;同乙&rdo;)的小贩被誉为&ldo;中国第一商贩&rdo;。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每逢改革风云变幻,他的际遇便会随之跌宕摇摆。

1986年春节前,傻子瓜子公司在全国率先搞起有奖销售,并以一辆上海牌轿车作为头等奖,三个月实现利润一百万元,但好景不长,中央下文停止一切有奖销售活动,年广久阵脚大乱,公司血本无归。1989年底,私营经济再度成为灰色名词,芜湖市突然对年广久的经济问题立案侦查,罪状是他在与芜湖郊区政府联营期间&ldo;贪污、挪用公款&rdo;。年广久是一个文盲,看不懂按会计制度制作的规范的账本,于是企业里的财务自是一本糊涂账。他说:我只要知道进腰包多少钱,出腰包多少钱就行了。这个案件一直拖了两年,1991年5月,芜湖市中院判决,年广久的经济问题不成立,却囚犯有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

据年广久自己说,在法庭调查中,法官问他:你是否以解决工作为名,奸污过十名女工?他回答:不是十个,是十二个。他后来对记者说:你给我凑足大满贯,我不如给你凑一打。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一点他的名,一个月后他就被宣布无罪释放。

这便是一个&ldo;傻子&rdo;的传奇历程。发生在他身上的戏剧性,浓缩了三十年的种种偶然与必然。

◆&ldo;傻子&rdo;+瓜子

一提起我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ldo;傻子&rdo;。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社会上对我的&ldo;傻子&rdo;称号猜测很多,考证出处也不少。有的说我做生意公道,不会缺斤少两,傻乎乎的,故此叫&ldo;傻子&rdo;。有的人说我是淮北人,南方人称淮北人为&ldo;侉子&rdo;,&ldo;侉子&rdo;和&ldo;傻子&rdo;读音相近,所以叫&ldo;傻子&rdo;。其实这都不对。

我家沿袭三代的绰号都叫&ldo;傻子&rdo;。1936年,我父亲到芜湖来,为了生计卖水果,他神态木讷,衣衫褴褛,不知道扣斤扣两,不会当奸商,人们都叫他&ldo;傻子&rdo;,时间长了人们就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叫&ldo;傻子&rdo;或&ldo;老傻子&rdo;。我跟着他做生意,人们就叫我&ldo;小傻子&rdo;。我是父母所生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惟一幸存的孩子,父母叫我&ldo;小九子&rdo;。父亲去世时我已经二十多岁了,人们就叫我&ldo;傻子&rdo;。现在我年纪大了,人们就叫我&ldo;老傻子&rdo;。我的几个儿子,人们都叫他们&ldo;小傻子&rdo;,就这样&ldo;傻子&rdo;名称传了三代。

1972年,我改行炒瓜子,要为瓜子起一个商标名称,许多朋友对我说,就起&ldo;傻子&rdo;招牌吧,不要起&ldo;昌隆&rdo;和&ldo;兴旺&rdo;等吉祥的招牌,吉祥的招牌太多了,起一个似乎有贬义的招牌,反而会给顾客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外国有&ldo;米老鼠&rdo;和&ldo;唐老鸭&rdo;,在中国有&ldo;狗不理包子&rdo;和&ldo;王麻子剪刀&rdo;。我一听有道理,于是我就打出了&ldo;傻子瓜子&rdo;的招牌。事实证明,我打出的这个不好听的招牌,效果十分理想,&ldo;傻子瓜子&rdo;畅销全国,还多次卖到国外。如果当时采用一个好听的商标,未必有这么好的业绩和这么高的知名度。1982年底我&ldo;傻子瓜子&rdo;获得了国家注册的商标权。

◆&ldo;傻子瓜子&rdo;的起步

我五岁那年随父亲从家乡安徽怀远县逃荒到芜湖,四年之后就开始跟着父亲做水果生意,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每逢水果淡季我就贩鱼。很多人好奇的是,我为什么退出了干了二十年的水果生意,转而去炒瓜子了呢?

水果生意有一个特点,因为水果容易腐烂,我每次都不敢进太多,贩一点卖一点,这样让我感觉很累。因此二十年下来我对这种生意厌烦了。1971年和1972年连续两年因为气候原因,各地水果歉收,立秋以后贩不到水果,全家人生活无着。我感到不改行不行了,但是干什么心里没底。情急之下,我就去请教已经六十多岁的父亲生前好友熊仁寿大伯。他拍拍我的肩膀说:&ldo;小九子,你可以试着去炒瓜子啊,瓜子又不像水果那么容易坏,可以保鲜好几个月。你回家买口大锅,请瓦工砌一个炉子,再到供销社买些瓜子、桂皮、香料和食盐等原料,明天我教你怎么炒。&rdo;我立刻回家按照熊大伯的指点做了。

第二天一早,熊大伯就来我家教我炒瓜子。当天,把炒的瓜子包成二百七十五小包,带到电影院门口去卖,每包五分钱,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完了,净赚了885元。

炒了一段时间,有人提出我炒的瓜子没有上海和苏州的好吃。于是我就专门跑到上海、苏州和北方的城市买瓜子,关回来品尝比较,在配方上做了改进,同时增加了花色品种,炒了奶油瓜子、酱油瓜子、椒盐瓜子和五香瓜子等五大类,共二十多个品种,既有适合南方人口味的瓜子,也有适合北方人口味的瓜子。每个品种都能做到香味纯正,壳仁分离,一嗑就开。我的瓜子开始在芜湖小有名气,人们都慕名来我家买瓜子,我的生意越做越大。

◆&ldo;中国第一商贩&rdo;

真正做大还是靠引起市长的关注和新闻的宣传。

1981年9月4日,我正在家中炒瓜子,突然来了四个人,为首的是分管财贸的副市长赵文波,还有《芜湖日报》社总编辑、工商局副局长和公安局副局长。我一见这些人,心里就忐忑不安。前几年,我因&ldo;投机倒把&rdo;被关过两次。这次他们是干什么来呢?是罚单子、逮捕我还是抄我家呢?我炒瓜子谋生,难道也犯法了?我正在揣测之时,赵副市长笑嘻嘻地伸出手来同我握手,问我生意为什么在老百姓中评价这么好。

听了这番话,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知道不是来找我麻烦的。赵副市长在品尝了我给他的瓜子之后说:&ldo;口味很好。要放开干,把瓜子牌子创出来,打到各地去,为芜湖增光!&rdo;第二天,《芜湖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货真价实的&ldo;傻子瓜子&rdo;》的报道。就这样,我的&ldo;傻子瓜子&rdo;在全市传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