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亲自出任铭贤学校校长。
孔祥熙的教育救国事业开始并不顺利。第一年铭贤学校只有9名学生。尽管学生不多,孔祥熙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认真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首先,铭贤学校充分体现着教会办学的特色。它的办学宗旨是:&ldo;培养博爱济公,服务社会的人。&rdo;
其校训是:&ldo;学以事人。&rdo;
铭贤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在美国欧柏林大学内的铭贤托事部。这个托事部是在美国备案的,直接听命于美国政府并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托事部由14人组成,主席由欧柏林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充任,成员大多数也是该学校的教职员或校友。凡铭贤学校的方针、财政、人事、教学等重大问题,均由托事部来决定或批准。
铭贤学校在国内的管理机构为校董会(在国民政府立案前为理事部),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是为了应付当时的中国政府才成立的。因为北代战争以后,政府曾通令全国各教会学校均须先以校董会名义在中国政府立案,并按中国当时教育法令办学。按铭贤学校校董会的组织法规定:孔祥熙自任校长兼董事长,董事会内有铭贤学校毕业生3人、欧柏林大学毕业生3人、社会名流4人,加上孔祥熙本人共11人。校董会主要是根据美国铭贤托事部的各项指示来办校,但不管什么人做了校董,均须以孔祥熙的马首是瞻。所以校董会实际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对孔祥熙歌功颂德而已。校董会要定期开会研究校务,但孔祥熙做了国民政府的高官以后,长期住南京或上海,所以每次开会,校董们只好跑到南京或上海去开会。每次开会都是由董事长孔祥熙大作报告,信口开河地吹嘘一番,把开会的时间全部用完,最后差不多了才用一二十分钟的时间把学校负责人(代理校长)带来的议案,随便吩咐一番了事。所以后来每次开会校董们都说,我们不是来开会,而是来听训。
不管孔祥熙做了多大的官,他还是兼着铭贤学校的校长。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校长不是和孔祥熙的身份有些不成比例吗?这是因为孔祥熙要遵守他自己在美国欧柏林大学对校友们许下的&ldo;诺言&rdo;:即不忘欧柏林精神。同时铭贤学校在孔祥熙的人生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也特别珍爱这光荣的历史。所以,后来孔祥熙始终都是铭贤学校的校长和校董会的董事长。
铭贤学校从一建立,就有中美互派代表的制度。学校建立后,除有美国人携家眷长期住校办理校务外,最初由美国欧柏林大学每3年选送1位毕业或未毕业的单身男性代表来山西铭贤学生担任教师职务,每人任期3年。以后改为每年选派1人,每人任期2年,这样就同时有两人在铭贤学校。最后又改为每年选派1男1女(单身),每人任期2年,即同时有4人在铭贤学校(两男两女)。欧柏林大学有山西学生委员会,负责选派代表和筹措经费。欧柏林大学到山西铭贤学校任教的男性代表共约20余人,女性代表10余人。这些大学毕业或未毕业的代表,年纪都很小。初到中国,他们都不能讲中国话,甚至连中国山西的风土人情都很难适应。故只能教英语,兼教音乐和体育课。他们初为人师,又是出国任教,经验不足,很难教好;等到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后,也就到回国的时间了。
就是这样一些人组成的师资队伍,被孔祥熙视为珍宝,大肆宣传,说铭贤学校的英语是由美国人直接讲授的,并且这些教师是训练有素、善于诱导云云。因此吸引了不少崇美亲美的青年到铭贤学校就学。而这些美国教师也颇有一套笼络人心的方法,如宣传宗教、教导歌舞和进行交际等;并对一些贫苦学生施以小恩小惠的拉拢手段,这样又更加助长了学生们的崇美亲美情绪。进而加大了铭贤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生源源源不断。
至于说到中美互派代表,中方去美国的人,也就是选派教职员去美国留学。此一项进行的较晚,从铭贤开办到解放前夕,前后只有十余人次。他们最初是到铭贤学校的母校欧柏林大学留学,后因该大学只有文理、神学和音乐等几个学院,故以后学工学农的亦可到其他大学留学,但要回母校联系几次。
孔祥熙创办铭贤学校的指导思想可以说是革命、宗教与教育三者的结合。宗教思想对孔祥熙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孔祥熙从小便受到深刻的宗教教育,他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在教会学校学习的。所以,铭贤学校大部分师生都是基督教徒,学生要上经课,学校组织圣诞节、团契会和主日会等教友活动。更重要的是孔祥熙曾出国留学,特别是受到欧柏林先生和欧柏林大学较大的影响,思想比较开放。这样就自然在办铭贤学校时,容易吸收西方的现代教育方法,注重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孔祥熙曾多次向铭贤师生强调他的这种主张:造就德、智、体三育兼全的人才,就是我的富国强兵之策!希望人人都有这样的信念,都要身体力行的去做,那么我们的国家由弱转强。由贫转富,将是指日可待的。
孔祥熙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革命思想,主要是受到孙中山先生反清思想的感召,并且要通过教育救国的形式来实现其目的,这是迎合潮流的举动。
正是革命、教育和宗教三者的结合,使孔样照较全面地设计了铭贤学校的课程,如初中设有党义、历史、地理、数学、英文、自然和工艺等,高中除上述课程外还设有法制、心理、经济、哲学、医学、物理、化学、生物、会计商法学、货币银行学、教育和农业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