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花扭身回去放了碗,回来把柴火抱进柴房。
庄民国劈柴,她就抱柴。
“家里那条纱巾,这个天儿冷,你要?出去就戴着。”庄民国看到公社里不少妇女同志都这打扮,穿棉衣,里边在把纱巾围一圈,那个司机母亲刘婶子都这样打扮的。
陈夏花走了两步,还没回过神来:“哪条纱巾?”
“就那个水红的。”庄民国去年去接陈夏花回来前买的,去年买成两块钱,今年姜辰摊子上,庄民国看到一条一样的,才一块钱。
他们村里戴纱巾的少,只有像村长家的,朱会记家的大嫂子们才戴,陈夏花没好意思戴出去。
戴纱巾是时髦,人家公社里戴纱巾的妇女同志多着呢,庄家穷,谁都知道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了,没人觉得进?他们庄家门的媳妇戴得起纱巾的。
陈夏花现在都不好意思戴呢,还是到过年了,要?走亲窜门的,庄民国说了两回叫她戴,庄玉林兄弟两个还拍手叫“漂亮妈妈”呢,陈夏花这才戴。
一出门,脸都红了。庄民国大哥庄民安一家是要过年才回来的,他大嫂回来就在家里摔摔打打的,隐射说两个老的吃白干饭呢,他们走了这么久都不知道帮他们打扫一下,置办点年货。
骂男人,骂女儿,他们庄家从上到下都叫她骂了回,过年一大早的开门就板着脸,等?见陈夏花脖子上戴的纱巾,刘春枝先是瞪了半天,回去又骂了庄民安半天。
说他没出息,人家都知道心疼媳妇,打肿脸还知道充胖子呢,他呢,“你连个大蒜头你都不知道装的。”
连夜去公社买了条丝巾戴在脖子上才算完事,陈夏花的丝巾没有花边,刘春枝的有花边,说是什么时髦款,刘春枝觉得她的要?好些,比陈夏花的好,把她压了下去,这口气才出了。
东西好,添了个花边,也贵,要?三块钱。
“咱们不跟她比,等?明年咱们买羊毛衫穿。”庄民国夜里跟陈夏花说起来,“再给?你买双皮鞋。”
“布鞋好,耐穿,福嫂子说,有回力鞋,白白的,到时候给?玉林他们兄弟一人买一双。”给?庄玉林兄弟买,给?庄民国买,买收音机。
“我够穿了,什么都不缺。”
这话熟得很,上辈子陈夏花每次都这样说的,给?她买吃的喝的,她说浪费钱,给?买穿的,就是,“够穿,不缺。”
给?儿子买,给?男人买都行,反正自己是够的。
他们是一起买的社保呢,陈夏花比他还早关工资,卡里的钱基本上不动,说,“都是儿子拿出去的钱。”她心疼呢,庄民国比她后关工资,他花钱多,经常买东西收包裹,还给?两个儿子买些藕粉、百合粉寄过去。
到陈夏花走,她卡里还存着十?几万呢,庄民国卡里剩了不到一万。
有人从他这个“有钱老头”手里哄出去的,还有花出去的。
庄民国一锤定音:“买,都买,咱们今年再多挣点,等?过年了给?玉林他们买回力鞋,给?你买皮鞋,也给?我买。”
菜地那一片胡萝卜,庄民国每隔三天往公社送一回,到过年前两天全送了去,留了些自家吃,招待客吃,跑了十?来回,光是这年前就挣了一百左右,再加上前几个月挣下来的一百多,家里存下的三百多,现在他们的存款已经有五百多块了。
五百块都够风风光光娶媳妇了。
“可惜咱们家两儿子还小呢。”
庄玉林知道了,回头还特意叮嘱了他的爸爸妈妈,“你们先存着,明天我睡醒了就长大了,可以娶媳妇了。”
他睡醒了,被爸爸妈妈带到了六生产队太明村走外婆家。
陈婆子今年收礼了,还想继续给几个女婿开“批评大会”呢,把他们的心拉回来,让他们继续孝敬的,昨天她的“养老靠山”陈银宝都让她背了一篇丈母娘训女婿的话来,让她今天训女婿的,中午吃了饭,“批评大会”还没开,庄民国带着陈夏花母子几个“请假”了。
庄民国看外头的天要下雨了,怕回去淋雨,带陈夏花他们先走,“家里我妹妹他们要来,不好没人招待,等?下回多坐坐。”
庄秋姐妹是走哥哥家,是看两个老的,两个老的住大哥家,她们就要走大哥家,两个老的住二哥家,就要到二哥家来。
陈婆子不高兴得很,“我看你这二姐两个是脑子有问题哟,都分家了,还帮人家大房养老。”
她叫陈银宝去把人给追回来,等?陈银宝出去,都走没影了。
大女婿、三女婿多坐了会,听陈婆子咒骂了好一阵,也跟着走了。
庄民国之前就跟庄秋姐妹传了话去,还叫他们不要?送礼来,庄秋姐妹还是送了,当着大嫂刘春枝的面,送给?两个哥哥的都是一人一份,没偏谁。
庄民国他们回来,庄秋两个到了好久了,两个小姑子回娘家,刘春枝收了礼,门一锁,带着男人女儿回娘家了,还跟庄秋他们说了,要?回娘家住一天,庄秋他们中午烧饭就去家里煮。
庄蓝去看了,灶房里头连颗米都没有,柴火都锁着呢。
庄民国跟他们说,“大哥不在,我们兄妹几个聚聚就是。”他先在堂屋升了火,叫他们烤火,又给?庄秋他们烤了几个红薯垫肚子。
他早上走的时候跟他爹庄炮仗两个都交代过的,冷就烧火烤,把家里的瓜子花生和糖拿出来给庄秋他们吃,灶房里还放着肉和菜呢,谁都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