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成说道:&ldo;将军,如今襄阳已下,是否派兵回援?&rdo;
李靖想了一想,摇头道:&ldo;不然。&rdo;说着,就对探子说道:&ldo;你且回报李君羡,让他务必拖住唐军到酉时,只要酉时一到,即可将襄阳城陷的消息散布出去。&rdo;这个时候,是申时中,也就是还有一个时辰就是酉时,足够李靖排兵布阵,料想李君羡也能支撑得住。
探马应着,当即毫不迟疑的回马,马蹄声声,朝着钟山奔去。
&ldo;李将军,可是要使那围魏救赵之计?&rdo;刘兰成微微思索,就问道。
&ldo;文郁,果然是智谋之士。&rdo;李靖说着。当即李靖逼降北海郡,因此与刘兰成较熟,就是在山东造船,也多得到北海刘氏的支持,这其中,有着刘兰成的关系。因此,就以字称呼。只是刘兰成知道李靖乃是陛下义兄,因此礼仪总是做足,总是称呼李靖李将军,或是李尚书。李靖说了几次,刘兰成依旧是我行我素,李靖只得放弃。
&ldo;既然如此,不妨埋藏下伏兵,半路击之,可获大胜!&rdo;刘兰成说着。
&ldo;我正有此意。&rdo;李靖说着,瞧向了孟海公。
&ldo;李将军,我愿领这支伏兵。&rdo;刘兰成说着。
&ldo;文郁,襄阳重镇,虽然夺取,可是若能安抚民心,就是南下江陵的基地,日后更能顺流而下,夺取吴越。如今诸将各有重任,这安抚百姓的事情,还是你做比较好。&rdo;李靖说着,毕竟刘兰成偏向儒将,虽然有一定武力,可是比起孟海公、薛氏兄弟,就稍逊半筹。
&ldo;如此,李将军就放心去吧,这襄阳,一定不会乱。&rdo;刘兰成说着。
&ldo;那就有劳了!&rdo;李靖说着,就瞧着孟海公,说道:&ldo;孟兄,唐军扎营在常平,如今主力尽出,常平空虚,你就率领一万攻打。&rdo;
&ldo;遵命!&rdo;孟海公说着。
&ldo;不过,李大亮此人用兵,甚为谨慎,想必在常平必然留有兵马,你可前去探查,若是可下,则攻之,若是不可,则引兵向南,然后绕路北行,在武当山南段埋伏。&rdo;李靖说着。常平县有一条大道,穿越汉水,然后北连谷城,出谷城西,就通往了房陵郡,转入上庸了。而在谷城以北,不到两个时辰的路程,就是阴城,从此地,可通南阳。
孟海公听了,就应着,带领人马沿着汉水而行。
至于在半路埋伏,就由李靖亲自领兵。
注一:此句出自《旧唐书‐萧铣传》
定鼎之章第八章李大亮的败亡(上)
78小说网更新时间:2012-2-162:26:48本章字数:8365
(吼一声,求订阅啦!!订阅对俺很重要。尤其是一个新人,牂牁感谢您的支持!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呃,努力赚钱,再来捧场!)
虽然李大亮在钟山、凤林山取得优势,但是这股优势并未化解成为胜势。因此,李大亮没有将余下的五千士兵投入战场,这支部队是用来防御隋军随时可能派出来的援兵。在战局未定之前,永远不要将自己的底牌亮出,留一手,才有着更大的回旋余地。
当然,李大亮虽然没有投入这五千兵马,但是就整个战场而言,唐军士卒仍然远远的多于隋军,这也是唐军取得优势的原因之一。不过,虽然人数占优,但李大亮还是颇为惊讶,因为这支隋军的战斗力颇为强悍。虽然这支军队不是河北精锐,而是孟海公的部队,但孟海公出身世家,带兵有一套,更何况有刘兰成这个儒将在,一路上,连战连捷,士气高涨。两军作战,士气这玩意很是重要。
如今虽然陷入了危机,但正是危机,恰恰能激发士兵的斗志,薛万述、薛万淑均是猛将,知道此战关系重大,就算最终落败,只要能拖住敌军,让李靖攻克襄阳,就是大功。因此,薛氏兄弟虽然被唐军分割包围,但是仍然率领士卒,奋战不已。
这就是以局部的失利来换取大局的胜利,只要攻克襄阳,唐军虽胜,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薛氏兄弟还知道豆卢宽攻打谷城、阴城的事情,一旦事成,他们就算牺牲,也是有着价值,李渊的这支唐军,就会在南阳盆地被全歼,对李渊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是这样,恐怕在短时间内,李唐就无出兵上庸,攻取襄阳的念头。
有利有弊,豆卢宽虽然不是武将,可是只要应对得法,攻克阴城、谷城,不是难事。事实上,就在薛氏兄弟苦战的时候,一匹浑身浴血的快马,载着一个受伤的骑士,背上还斜斜的插着一支白翎箭羽。这个骑士,显然是受伤不轻,身上的血不停的顺着脊背流淌。
到了一处,骑士咬紧了牙关,将白翎箭羽拔下,随后撕下衣襟,简单的包扎了一下。虽然包扎的不是很严实,血仍然流出,不过情况就好了许多。在他的心中,只要能将军情回报李大亮,就算是死,也值得了。忍住疼痛,骑士跨上战马,继续在谷城通往常平县的大路上奔驰。
他怎么都想不通,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为何会身穿唐军的铠甲,并且拿着阴城县的印绶。这些士兵利用阴城印绶,一路顺畅的进入了谷城,随后对县衙发动了强烈的攻击,唐军虽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反应了过来,可是四个城门皆被隋军封锁,一番苦战之下,只有这人逃了出来,若不是心中有着信念,恐怕早就栽倒在战马之下,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