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郑国公此言有理,陛下,李渊才是大敌,那林士宏、张善安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其所在又被荆襄、吴越夹杂在其中,可谓四面受敌。&rdo;凌敬对魏征的意见很是赞同。
&ldo;嗯!&rdo;杨浩沉思着,在原本的计划中,攻打巴蜀才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毕竟在众人的眼中,若是武关、潼关被攻下,苏定方又出兵河东的话,长安就无险可守,对于唐骏最为有利的办法就是收拢兵力,守巴蜀、汉中两地。
虽然这样的做法有着极大的弊端,但对于李渊来说,却是避免速亡的一个最好办法,至于陇西,如此贫瘠的地方,怎能与隋军对抗?因为,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巴蜀,就是最后的根据地了。只要守住汉中、上庸西城、夔州这几个地方,至少在十几年内,可保无忧。
这样的做法与三国时期的蜀汉差不多,只是巴蜀虽然富庶,但为山川所限,当年对抗魏国尚不容易,还需要东吴的支持,如今荆襄已经落入了隋军之手,巴蜀怎能支撑的下去?
&ldo;陛下,微臣认为林士宏、张善安之辈,只需安抚,即可传檄而定!&rdo;魏征说着,娓娓道来:&ldo;历来南方政权与北方相抗,便是仗着长江天险。而长江天险其重心在于襄阳、健康两地,而如今,这两个地方都已经纳入大隋,林士宏、张善安两人就没有了地利。更何况,这二人有着仇恨,若有一人降隋,另一人必定也就投降!&rdo;
&ldo;不错!&rdo;杨浩沉思之后,就说道:&ldo;此计甚妙,明日就让人招降此二人!&rdo;
杨浩的声音未落,只听有人脚步声响起,说道:&ldo;陛下,李尚书快马递上来的奏折。&rdo;
&ldo;哦?&rdo;杨浩应着,当即有太监取了奏折,杨浩打开一看,不由笑了起来,吩咐太监将奏折递给了魏征、凌敬两人参阅。
&ldo;想不到李尚书已经先行一步,派了大将入川。&rdo;魏征说着。
凌敬也是笑道:&ldo;想不到居然李孝恭被打败,如今只能困守在夔州!&rdo;
&ldo;区区一个南蛮首领,就能让李孝恭素手无策?&rdo;杨浩冷笑,他不由想起历史上冉肇则的确是击败了李孝恭,幸亏李靖在,出奇兵以少量兵力击败了冉肇则,这才平息了叛乱。不过此刻李靖却是在自己的帐下,或许李孝恭无法平定叛乱,再加上原本数次攻打过夔州的降将杨道生为前驱,夔州一战,就容易了许多。
&ldo;既然二哥已经让杨道生入川,那么索性就让由二哥率兵入川吧!&rdo;杨浩说着,既然已经入川,不如一鼓作气,攻下巴蜀,不给李渊残喘的机会。
&ldo;至于冯盎,所率兵马多岭南人氏,善于翻山越岭,就让冯盎率兵相助!&rdo;杨浩又说着,当即就吩咐了下去,让使者快马赶往江陵,这个时候传口谕就成了。
&ldo;陛下,荆襄初定,那么让谁镇守?&rdo;魏征想了一想,又问道。荆襄的善后,绝不容有失。
&ldo;就让嗣滕王镇守荆襄,程知节为辅,如何?&rdo;杨浩想了一想,说道。
嗣滕王就是杨恭仁,此人在地方一任时,素有清名,隋文帝曾经对着杨恭仁的父亲观王杨雄称赞道:&ldo;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唯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rdo;后来明帝时期,杨玄感作乱,在破陵大败杨玄感,大军凯旋之后,明帝招他入内,说:&ldo;我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都不知勇决如此也。&rdo;
魏征听了,就说道:&ldo;陛下,嗣滕王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必可安定荆襄!&rdo;
杨浩点着头,镇守荆襄的人选就定了下来。
&ldo;两位爱卿,喝!&rdo;杨浩举起酒杯,一昂头,杜康下肚,然后又夹起菜肴吃了几口。
&ldo;至于林士宏,虽然可以招降,但不妨让李袭志、杨善会、王雄涏陈兵边境,武力威胁之,或许可以动摇他们的信心,使之投降!&rdo;杨浩说着。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在历史上,杜伏威入长安,就是因为李世民在平定徐元朗之时,在与江淮军交界的地方,耀武扬威。
&ldo;如此甚好!&rdo;凌敬与魏征对视了一眼,均是同意。虽然多余的兵力抽不出来,但李袭志与江淮军却本来不在隋军的序列。虽然他们都投降了,但有些损耗,却有一定好处。
&ldo;两位爱卿,喝!&rdo;杨浩笑着举杯。
&ldo;驾!驾!&rdo;深夜时分,一匹快马在长安城外奔驰,骑士已经满头大汗,就是战马,也是大汗淋漓。
&ldo;你是谁,若在向前,休怪我等放箭了!&rdo;长安南门的城墙上,守夜的士兵喊着。在他的四周,早有士兵弯弓搭箭,纷纷将闪亮的箭簇对准了那人。
&ldo;兄弟们,我是从商洛来的,有十万紧急的军情,还望诸位兄弟放我进去!&rdo;那骑士喊着,借着这个机会擦着从额头上不停留下的汗水,话语刚刚说完,就是喘息不已。
&ldo;军情?有什么军情?&rdo;那名伍长显然不肯放过此人。笑话,三更半夜,此人若是歹人,在京城做坏事,谁能担当?
&ldo;兄弟们,的确是要事啊!&rdo;那骑士说着,却不肯说出实情。想了一想,从怀中掏出一块金牌,说道:&ldo;我这里有一块令牌,乃是太守大人交给我的令牌,还请诸位兄弟看一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