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老子他说原文 > 第20章(第1页)

第20章(第1页)

接着李泌又提出唐肃宗与代宗父子恩怨之间的往事说:&ldo;且陛下不记建宁之事乎?&rdo;(唐肃宗因受宠妃张良梯及jian臣李辅国的离间,杀了儿子建宁王李谈)德宗说:&ldo;建宁叔实冤,肃宗性急故耳。&rdo;李泌说:&ldo;臣昔为此,故辞归,誓不近天子左右,不幸今日复为陛下相,又观兹事。且其时先帝(德宗的父亲代宗)常怀畏惧。臣临辞日,因诵《黄台瓜辞》,肃宗乃悔而泣。&rdo;(《黄台瓜辞》,唐高宗太子‐‐李贤作。武则天篡位,杀太子贤等诸帝子,太子贤自恐不免故作:&ldo;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搞令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rdo;)

德宗听到这里,总算受到感动,但仍然说:&ldo;我的家事,为什么你要这样极力参与?&rdo;李泌说:&ldo;臣今独任宰相之重,四海之内,一物失所,责归于臣,况坐视太子冤横而不言,臣罪大矣。&rdo;甚至说到&ldo;臣敢以宗族保太子。&rdo;中间又往返辩论很多,并且还告诉德宗要极力保密,回到内宫,不要使左右知道如何处理此事。一面又安慰太子勿气馁,不可自裁,他对太子说:&ldo;必无此虑,愿太子起敬起孝,苟泌身不存,则事不可知耳!&rdo;最后总算解开德宗父子之间的死结。德宗特别开延英殿,独召李泌,对他哭着说:&ldo;非卿切言,朕今日悔无及矣!太子仁孝,实无他也。自今军国及朕家事,皆当谋于卿矣。&rdo;李泌听了,拜贺之外,便说:&ldo;臣报国毕矣,惊悸亡魂,不可复用,愿乞骸骨。&rdo;德宗除了道歉安慰,硬不准他辞职。过了一年多,李泌果然死了,好像他又有预知似的。

历来的帝王宫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人事最复杂的场所。尤其王室中父子兄弟、家人骨肉之间权势利害的悲惨斗争,真是集人世间悲剧的大总汇。况且&ldo;疏不间亲&rdo;,古有明训。以诸葛亮的高明,他在荆州,便不敢正面答复刘传问父子之间的问题。但在李泌,处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都挺身而出,仗义直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实在是古今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汪小蕴女史咏史诗,论邺侯李泌,便有:&ldo;勋参郭令才原大,迹似留侯术更淳&rdo;的名句。郭令,是指郭子仪。郭子仪的成功,全靠李泌幕后的策划。留侯,是写他与张良对比。可惜在一般史书所载的偏见评语,轻轻一笔带过,还稍加轻视的色调,如史评说:&ldo;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怪诞,故为世所轻。&rdo;其实,查通正史,李泌从来没有以神仙怪诞来立身处事。个性思想爱好仙佛,只是个人的好恶倾向,与经世学术,又有何妨?善用谋略来拨乱反正、安邦定国,谋略有什么不好?由此可见,史学家的论据,真是可信而不能尽情,大可耐人寻味。

总之,大略讲了中唐时期的郭子仪与李泌的历史经验,说明本章&ldo;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rdo;的效用,见之于文武将相在事功上的成就,可观可法之处甚多。这段的发挥就暂且到此为止。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圣人与刍狗

从《老子》第一章&ldo;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do;到&ldo;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rdo;都以似异实同,体同用异的表达,说明道体的会同和作用的差别,由个人身心体会大道和立身处事的体同用异的层次。到了本章,又特别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名言谠论,致使后世众说纷纷,各抒己见。甚至,因此确认老子为阴谋家的鼻祖,或者指老子鄙夷儒家,薄视仁义,将人文的一切道德观念,视为知识的伪装。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谁是异端,谁是正见,本来便是各个思想上主观的认定,也无足为怪。但老子在文言字句上,确是直截了当地说:&ldo;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rdo;文从字顺,难道这不是尖刻讽刺的语意吗?其实,并非如此,未必尽然。

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必须先对本文中两个名辞的内涵作个交代。一是&ldo;刍狗&rdo;,一是&ldo;仁&rdo;。&ldo;刍狗&rdo;,是糙扎的狗,当然不是真的狗。说句老实话,我们的先民吃狗肉是很通常的事,直到现在,广东的同胞们还喜欢吃狗肉,并不为怪,那是先民习俗的遗风。古人所谓家有六畜以备撰食,狗便是六畜中之一。因此,上古的祭祀,用狗肉作祭品,是很普遍的事。大约到了商、周以后,在祭祀中,才渐渐免除了狗肉这项祭品。但在某些祀典中,仍然须用糙扎一个象形的狗,替代杀一头真的活狗,这就是&ldo;刍狗&rdo;的来源。刍狗还未登上祭坛之前,仍是受人珍惜照顾,看得很重要。等到祭典完成,用过了的刍狗,就视同废物,任意抛弃,不值一顾了。这正如流传到现在的民俗祭神,有时简化一点,不杀活猪,便用米粉做一个猪头来拜拜,拜过以后,也就可以随便任人当副食,而不像供在祭坛上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了。&ldo;仁&rdo;字,在《老子》这章的本文中,当然是代表了周秦时代诸子百家所标榜的仁义的&ldo;仁&rdo;,换言之,也就是爱护人或万物的仁慈、仁爱等爱心的表相。

当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攫掠一般平民的生命财产、子女玉帛,割地称雄,残民以逞,原属常事。因此,知识分子的读书人,奔走呼吁,号召仁义,揭示上古圣君贤相,要人如何体认天心仁爱,如何以仁心仁术来治天下,才能使天下太平。不但儒者如此,其他诸子百家,大概也都不外以仁义为宣传,以仁义为号召。无论是哪一种高明的学说,或哪一种超然的思想,用之既久,就会产生相反的弊病,变为只有空壳的口号,并无真正的实义了。例如佛说&ldo;平等&rdo;,但经过几千年来的印度,阶级悬殊,仍然极不平等。同样地,我们先民教导了几千年的仁义,但很可惜的,又能有几多人的作为,几多时的历史,真正合于仁义之道!又如耶稣,大声疾呼要&ldo;博爱&rdo;,但在西方两千年来的文化,又有哪个时代真正出现对世界人类的博爱!此正是老子叹息&ldo;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rdo;的来由。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反面的道理,便可知道老子所提出正面的哲学。天地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生了万物是很自然的事,死杀万物,也是很自然的事。天地既不以生出万物为作好事,同时也不以死杀万物为作坏事。天地既生了长养万类的万物,同时,也生了看来似乎相反的毒杀万类的万物。生长了补药,也生长了毒药。补品不一定是补,因补可以致死。毒物也不一定是毒,以毒攻毒,可以活命。天地并不一定厚待于人类而轻薄了万物,只是人类予智自雄,自认为天地是为了人们而生长万物人,自称为万物之灵。其实,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伤害残杀万物。假如万物有灵,一定会说人是万物的最大毒害。其实,天地无心而平等生发万物,万物亦无法自主而还归于天地。所以说:&ldo;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rdo;这是说天地并没有自己立定一个仁爱万物的主观的天心而生万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归于还灭。假如从天地的立场,视万物与人类平等,都是自然的,偶然的,暂时存在,终归还灭的&ldo;刍狗&rdo;而已。生而称&ldo;有&rdo;,灭而称&ldo;无&rdo;,平等齐观,何尝有分别,有偏爱呢?只是人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天地有好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赞誉。如果天地有知,岂不大笑我辈痴儿痴女的痴言痴语吗?

明白了这个原理,便可了知真正有道的圣人,心如天地,明比日月,一切的所做所为,自视为理所当为,义所当为的事,便自然而然地做了。并不一定因为我要仁爱于世人,或我要爱护于你,才肯去做。如果圣人有此存心,即有偏私,即有自我,已非大公。再进一层来讲,一个有道的圣人,生当天下大乱的时代,他真要为了救世而救人,既然有所作为,就不免保存了一面,而有所伤害到另一面了。残杀天下而为我,决不可为。而杀一以儆百,亦等于杀百以存一的同是杀心,亦义所不忍为。那么,圣人而要救世,就只有自杀以救天下吗?自杀既不能救天下,天下亦非残杀可救得了!所以佛说愿度尽众生,方自成佛。但以众生界不可尽故,吾愿亦永无穷尽。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只有祈祷说:&ldo;我为世人赎罪!&rdo;其实,罪在人心,谁也不能为谁赎罪,除非天下人能自仟罪悔过。因此,老子对于当时现世的人们,自称为圣人之徒,号召以仁义救世者,认为他们徒托空言,都无实义。甚至假借仁义为名,用以自逞一己私欲之辈,更是自欺欺人,大不应该,他希望人们真能效法天地自然而然的法则而存心用世,不必标榜高深而务求平实,才说出&ldo;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rdo;的名言,藉以警世。但老子说归说,无奈周、秦以后的英雄帝王们,便真的以百姓为&ldo;刍狗&rdo;,达成一己的私欲。一旦身居王位之后,天下臣庶皆称誉之为&ldo;圣明天子&rdo;,或直接誉为&ldo;当今圣人&rdo;,不知&ldo;圣&rdo;从何来?&ldo;明&rdo;从何起?恐怕老子重生,也只有缄口结舌,再也不敢另加五千言,重写续本《道德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