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与兵,一字之差,千差万别。
在大宋,武官虽然不如文官,但那也是堂堂正正的统治阶层。
一名百姓,说自己去当官去了,与说自己当兵去了。给邻里街坊留下的印象,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这项制度对军队军心,全军士气与将士战意都具有非常大的激励。
岳飞作为神武右军都指挥使,对此当然是十分赞许。唯有一点担忧,向赵桓问道:“官家,一次性增设如此多的武臣,是否会形成冗官,使国家府库入不敷出?”
赵桓慎重的说道:“关于军费压力,朕有思索过。目前只增加神武右军百余名武臣,应该不至于有多大影响。”
“除了增加这百名武臣外,朕最近一直在精简文官队伍,剔除冗余官员。包括尚书左丞等数十名高官已经被朕裁撤,省下的费用足以支付武臣薪资。”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神武右军施行义务征兵制。征兵制相比募兵制,费用能够节省八成。”
大宋往年税赋的八成都用在了支付军费上,也就是供养那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百万禁军,以及规模更加庞大的厢军。
但伴随着靖康之难,金军围困东京,大宋虽然遭遇了重创,但也迎来了辉煌的转机。
百万禁军,如今只剩下了东京城内这六千余人。冗兵包袱,一朝尽去。
再过几天,这六千人领了奖赏离去,支撑东京防卫的就只剩下了用征兵制组建起来的神武右军。
大宋便在赵桓的规划下,顺利从募兵制过渡到了征兵制。
以往占财政八成的军费开支,便能节省下来,作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组建一支精通兵法、骁勇善战的军官团,显然就是当下最具意义的事情之一。
在国家战略层面,这项制度无疑具备非常高的可行性。只是在具体执行中,赵桓对军官选拔就比较迷惘了,向岳飞问道:“卿以为这百余名武臣,应当如何选拔任命?”
岳飞谨慎的说道:“莫如从禁军中择精干者充任?”
赵桓立即斩钉截铁的拒绝道:“断然不可。朕希望这支禁军能够气象一新,绝不能沾染禁军的陋习。”
岳飞也暗中舒了口气,这个提议是自己作为臣子不得不提的方案。军中将领的任命,无论如何都不能出自自己一人,否则军中岂不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但不代表,岳飞真的就希望禁军的将领来祸害这支新军风气。毕竟禁军什么德行,大宋是有目共睹的。
官家的态度,给了岳飞极大的信心,这支新军不受禁军陋习影响,自己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整编训练了。
于是岳飞终于提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说道:“臣闻治军者,无外乎公、明、勤三字。不公不明,则三军将士难以悦服;不勤,则军纪营务,皆废弛不治。”
“所以臣以为,若要任命一批武臣,不如公正开明,颁布统一法度,从全军将士中选而举之。”
“武举?”赵桓若有所思。
谈到这个词,岳飞跟赵桓都为之叹息。
大宋不是没有武举,但是大宋重文轻武、将从中御的风气下,武举形同虚设,有宋一代,名臣、名将中无一人出自武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