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和李氏见着李子敬送女儿回来,也是有些惊奇,听了李子敬这一番话,倒是心怀感激,连连道谢。
李子敬到了别,便又匆匆往家中走。
&ldo;李家小子倒是不错的。&rdo;
李氏感叹一声。
&ldo;是个好小伙子。&rdo;
叶平应和。
第18章年礼
年关渐近,年二十七的时候,裕兴楼的掌柜便说了放假,但也不是关门,到底裕兴楼的掌柜也不是东家,只是掌管酒楼的事情罢了,说白了,也只是个打工的中层领导,而他早已在镇上安家,有什么事情也可随时过去找他。
外地来的商贩早些日子便大多都关了铺子,收拾了一番带了些当地的特产便匆匆赶往家乡。
叶宁得掌柜几分看重喜欢,家又在村子里,却每日风雨不改的准时上工,也是不易,有心想让她休息几日,在家好好过个年。于是定了余二牛在这期间当值,待过了年初三,从年初四起,便是叶宁来当值,等到了年初十,就是所有人都要来上工了。
余二牛没什么意见,他本就是憨厚本分的人,也体谅叶宁家中境况不佳,一个小姑娘也要来做活儿,再者他家里还在镇上,距离裕兴楼不远,下工了一样可以回家共聚天伦,因此也没什么不满。
事情定好了,叶宁上完年二七的工,就回家休息去了。
能够在家里休息几天,好好过年,对于叶宁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李氏也甚是欣喜,叶兆安在外学艺,虽然离得近,但老徐头家中只他一人,倒不好叫叶兆安回来过年。前些日子叶平去送年礼,还叮嘱他好好学艺,好好孝敬师傅。
若叶兆安想回来过年,也是可以的,可他自己也不忍心让老徐头独自过年,且为人徒弟,本就该敬奉师傅,那些去外地学艺的,哪个不是过了年才能回家来,他能找个近的实属幸运,却不能因此而不顾师徒情谊。
叶兆安没说要回家去,也没收拾行李,倒是叶平送了年礼过来,那一日,老徐头的神色便凝重了几分,心底对这个徒弟也有了几分喜欢。且不论学艺学的如何,就这不忘祖的人格品性,也就值了,自己也不必担心死后成了游魂野鬼。
镇上是逢三六九是赶集日,叶宁放假迟一些,叶平早些日子便去镇上置办了年货,顺道把要送人的年礼也一并采买好了送去,给老徐头送的一份最重,也不忘给李家送了一份薄礼,聊表心意。
古人看重恩义,也看重亲缘,是以年节总不忘给往来密切的亲友或恩人送上一份年礼,不管贵重还是轻薄,总归也是一番心意,若是别人帮了你,你不送些礼上门,那才要被人嚼舌根呢。而且,只要承了别人的恩情,若仍有往来,离得近的,每年总要送一份薄礼,并不是送上一份酬谢礼便完事的。
叶宁大感古人礼多,不过古代的人情风气也浓厚很多,不似现代人那般生疏冷漠。
叶宁在厨房给李氏打下手,好一会儿,李氏似乎想起什么,拿了一条肉,又去房里翻了一盒点心出来。
&ldo;你替娘亲跑一趟,给你霍大哥送过去。还记得路不?&rdo;
&ldo;娘,男女授受不亲。&rdo;
李氏一阵头疼,抬手敲了一个板栗在她头上爆开。
&ldo;农家人哪有这样多的讲究,少些往来是对的,以免流言害了你,你去送个东西,何至于坏了名声?不要多待,将礼送过去了便回来。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谁能说你什么。&rdo;
农家姑娘也是要帮忙干活的,哪能像城里的千金小姐那般藏于闺阁之中,不轻易外出走动也不露面。这些年来,大兴的风气也放开许多,对女子的约束少了一些,街上行走的姑娘也就渐渐多了起来。只是富贵人家总是在意门风,对家中女子仍是有所约束。
&ldo;那我去了。&rdo;
&ldo;快去快回,莫要耽搁。&rdo;
她一个做娘的,还能害了自家闺女不成?自然是觉着无碍才肯让她去走这一趟。
&ldo;知道了。&rdo;
叶宁拎着李氏准备好的年礼,慢慢悠悠的往霍家的方向走过去,路上也遇到了几个村民。
&ldo;……听说是弄大了肚子,要不然怕是进不了门。&rdo;
&ldo;要不是罗氏不允,又何至于闹成这样,大家面上都不好看。&rdo;
&ldo;人家门槛高着呢,瞧她那大儿子,将来想必很有出息,说不定还能做了官老爷,到时候罗氏就是官家的老夫人了,自然眼光高一些。&rdo;
&ldo;可她家二郎不过是在镇上的铺子里谋了个活计,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即使她家大郎将来贵不可言,也愿意提携兄弟,可到底自己的小家还要自己看顾,就她家二郎那样的,能娶个清清白白的好姑娘也就差不多了,难不成还想娶哪家的千金不成?&rdo;
&ldo;清清白白的好姑娘?你见着了?能大着肚子进门的,会是什么好姑娘,别回头给李家二郎戴个绿帽子就好了。&rdo;
&ldo;要是不清白,就是这肚子里怀的是子正的孩子,罗氏定然也不会点头应允的。&rdo;
&ldo;你是没见过,那罗氏待儿媳如何,这大着肚子呢,还要每日起早贪黑的伺候一家子,不单要伺候罗氏,连小姑子的一应活计也得做,就是那新妇再是乖顺,也没能得个好眼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