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领命,属下这就去准备。”赵孟溁说道。
“好,你下去吧。”文天祥说道。
“是,属下告退。”赵孟溁道。
……
碙洲岛,
南宋行朝。
早朝之后的赵昺正端坐在勤政殿批阅奏疏。
(前面介绍过满清的才叫奏折,始于顺治,就是多尔衮那个好大儿,顺治长大后觉得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地下太冷,大发善心给他亲叔父请出来晒晒太阳的那位。)
赵昺揉揉了有些晕乎乎的脑袋,心思着,这古文真是麻烦,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这些大臣们啊,一个个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封奏疏屁大点事,能洋洋洒洒数千字,看了半天到直到最后一句正事才算是出来了。
这特娘的原本百十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儿,一个个的非要妙笔生花、引经据典,弄的长篇大论。
绝对的水文,绝对是在凑字数。
赵昺喝了点水,寻思着这奏疏又臭又长,是不是得找个人帮忙读一读算了。并暗下决心到了琼州一定要把这个习惯给改一改。
有事说事,搞那么多的废话干啥。
“陛下,要不您歇息一下?”李邦宁连忙小声地问道。
“李总管,前些日子,朕让你找的工匠可曾安排妥当?”赵昺放下茶盏问道。
“禀官家,都已经安排妥当,官家是否要召见他们?”
“嗯,你去安排一下吧,等到下午安排几个好手过来见见朕。”赵昺说道。
“臣遵旨,臣这就去安排。”李邦宁回道。
(宋朝的太监有级别的可以称“臣”,没品级的只能说“小底”,即“小的”之意。)
喜欢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