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出于他们熟悉乱党的考量,臣才将他们暂时安排在城门口,至于充作禁军,则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esp;&esp;“此事是臣思虑不周,但越少人知道,就不容易出错。
&esp;&esp;“此番臣入宫请罪,是为此事,而江南之事……当中是否另有隐情,桓总督是否失察,是否纵容乃至指使下属为祸江南,就此定论还为时尚早!”
&esp;&esp;他抬起了头,望着帝王道,“臣愿去查!一定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如果真的是桓瑾之罪,臣也绝不会因往日情分而姑息。”
&esp;&esp;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他安排的刺杀,如果只是第一次见这个身形高大、威严凛冽的宦官,只怕谁都会为他这赤诚一片、忠君报国的模样所骗。
&esp;&esp;就算是心中已经对他起疑,认为他与封疆大吏勾结,走私盐铁、中饱私囊、建立起自身势力的景帝,心中也不免为他这一番话所动。
&esp;&esp;然而这一次,他终究没有再给马元清全盘的信任。
&esp;&esp;帝王挥手道:“不必说了,朕已有决断。”
&esp;&esp;先前任马元清为钦差的圣旨还没颁下,这一次景帝却是直接下了旨,任枢密使付鼎臣为钦差,给了他金牌一面、兵符一块,好调度几路厢军,即刻前往江南彻查此事。
&esp;&esp;桓瑾身为两江总督,在江南经营多年,还有兵权在手。
&esp;&esp;如果发起难来,没有军队的话,只怕钦差大臣也奈他不何。
&esp;&esp;“……枢密院事务,由副使暂代。”
&esp;&esp;钦差副使,则由钱忠出任。
&esp;&esp;现在景帝谁也不信,唯有派钱忠去做他的眼睛,同时监视两方,随时汇报进展,方才安心。
&esp;&esp;余娘作为人证留在京中,受到严密的保护。
&esp;&esp;等一切查清之后,将有关人等押回京城,再正式对簿公堂,进行审判。
&esp;&esp;至此,今夜之事终于告一段落。
&esp;&esp;御书房的门打开,付鼎臣、忠勇侯、刘相从里面出来。
&esp;&esp;走到台阶下,付鼎臣停住了脚步,向一贯没有什么交集的刘相拱手:“方才多谢刘相出言相助。”
&esp;&esp;在忠勇侯到来之前,御书房中只有他、刘相跟周萍三人。
&esp;&esp;周萍跟桓贵妃向来关系密切,尽管帝王刚刚看完从江南带出来的名册跟罪证,又见过了余娘,十分震怒,但周萍还是为桓瑾说话。
&esp;&esp;他信誓旦旦说,桓总督是国之栋梁,将江南治理得富庶,百姓安居乐业,景帝不能因为一个女子的一面之词,就认为他有错。
&esp;&esp;桓瑾这些年的功绩确实可圈可点,对景帝也十分忠心,君臣二人感情极好,又有桓贵妃的关系,令本就没有下定决心的景帝再次面露动摇。
&esp;&esp;就在付鼎臣想要再拼着为帝王不喜,驳斥周萍的时候,一向不轻易表明立场的刘相却叹息一声,一撩官袍,向帝王跪了下来。
&esp;&esp;他身为首辅,所言所行分量不同。
&esp;&esp;景帝也愣了一下。
&esp;&esp;他跪在余娘身旁,向着景帝道:“陛下,派钦差去彻查此案,或许是冤枉了桓总督,会令功臣难过,可如果状书所言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是真的呢?那就是万千百姓承受不住之痛。
&esp;&esp;“臣的老家也在江南,这些年臣虽然一直在京中为官,臣的族人却都生活在运河畔,甚至祖籍所在,都跟余姑娘所居所长之处相隔不远。
&esp;&esp;“若此事为真,今日有一个余娘,来日就会有千千万万个余娘。不管是身为一朝首辅,还是身为家中长者,臣都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与沉痛,还请陛下下令彻查。”
&esp;&esp;他说完,深深地叩首。
&esp;&esp;如若桓瑾清白,他愿意跟枢密使一起承担这过错。
&esp;&esp;因为从来都是和稀泥、不表态的刘相都这样说了,景帝才最终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