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顶点 > 第282章 千古谏臣魏征(第2页)

第282章 千古谏臣魏征(第2页)

“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未形成,不宜兴师动众。”

他自然是同意的,可魏征却坚决反对,不肯签署律令。

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道怎么办,国家就不能得到治理。

但魏恺辩解自己先前任大州的长史,出使归来,有功劳没有过失,反而改任小州的长史,所以才不愿意赴任。

父皇处死卢祖尚之后,没过多久就与魏征议论齐文宣帝的为人。

魏征给父皇讲了齐文宣帝的一个故事,这才让父皇明白错杀了瀛州刺史卢祖尚。

“窦建德仰慕魏征的才能,又拜其为起居舍人。”

“李世民勃然大怒,倘若天子不能号施令,如何治理国家。”

“皇后道常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于是祝贺陛下。”

“而且东都的粮食用尽,王世充无计可施会决一死战,便不与其交战。”

“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陛下,李世民道魏征常在朝堂上羞辱他。”

随后魏征话锋一转,直截了当的指出了他的过错。

“李世民认为瀛州刺史文武全才,廉洁奉公,便征召入朝,命令镇抚交趾郡。”

“李世民原先曾感叹,大乱之后国家难以治理。”

李隆基:魏征,天下第一诤臣,太宗亦师亦友的良臣。

“魏征有经国之才,性情耿直不屈不挠,李世民对他的谏言都欣然接受。”

“贞观八年,李世民想要分派大臣为巡查大使,没有得到合适人选。”

他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理应也是官家之物。

另外与他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

李治:多亏了魏征的直言纳谏,父皇才能够幡然醒悟,为大臣平冤昭雪。

指出太宗游猎纵欲、亲小人疏君子、崇尚奢华、劳役百姓等不予克制的后果,再次提醒太宗居安思危。

“不能单单偏护秦王府的老人,大臣的意见如此不可以违背。”

“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李世民命人征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

现在是既征收租钱,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徭役。

“李世民再次召见他,晓以道理,瀛州刺史仍拒不从命。”

而他也效仿太宗,把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做成屏风警示自己。

他以前认为魏征比较固执,怀疑魏征不通达政务。

“一年判死刑仅二十九人,刑法几乎不用,米价每斗才三钱。”

征召身体壮健的男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没必要多征年幼之人。

“李世民让杜如晦传旨于瀛州刺史望他诺守信用,但瀛州刺史执意辞退。”

一个人身居高位,就容易意识不到自己的过错,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能够站出来劝谏。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列位第四。”

但魏征则认为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

“魏征的父亲魏长贤,早年在北齐朝廷担任官职,后因上书讥讽朝政被贬为县令。”

而太宗驾东去泰山,大量的骑兵车辇,耗费难以承担。

“魏征根据历史经验分析,谏言称各国使臣众多会导致耗费大量的国力资财。”

“李世民亲临吊唁,恸哭不已,并罢朝五天,赠魏征谥号文贞。”

“如果仍听凭将两人押送京师,则只能说明朝廷说话并不算数,必将失信于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