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顶点 > 第295章 天工开物(第1页)

第295章 天工开物(第1页)

第章《天工开物》

在各朝各代,自然科学最为昌盛的朝代是明朝。

明朝出现的伟大科学家并不仅仅只有徐光启一人,还有因为《天工开物》而被世人所熟知的宋应星。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其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诸多学科。

而其中最杰出的著作《天工开物》,则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同时,《天工开物》也是中国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著作。

“宋应星,大明万历十五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府奉新县。”

“他的曾祖父宋景,曾任南京光禄寺卿、工部尚书等高官。”

“宋景第三子宋承庆是县学廪膳生,即由官府提供膳食津贴的生员。”

“但宋承庆二十六岁就死了,留下一个儿子宋国霖,他就是宋应星的父亲。”

“宋国霖在科举道路上颇为失意,没有做过像样的官职,家境渐渐衰落,而宋应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

“宋国霖对儿子宋应星的管教是严格的,很小就教他识字读书。”

“宋应星小时候也很好学,且聪明强记,才几岁的年纪就能作诗了,很得长辈的喜爱。”

“年纪稍长,宋应星考入本县县学。”

“在县学,除了熟读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以完成科举考试所必需的课业外。”

“宋应星还读了《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以及诸子百家、文学、自然地理、农业工艺等方面的书籍。”

“从而扩展了知识面,使自己不同于那些死啃八股文章的书呆子。”

“除此之外,宋应星还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有着很大兴趣,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

“而且,宋应星还喜欢音乐和作诗。”

“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

“应该说,青年时的宋应星就已经成为一位博学多识之士,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性格和处世上,宋应星不愿阿谀权贵和谄媚名流。”

“而喜欢结交为人清正耿直、不与世俗为伍、勤于著述及热爱读书的人。”

“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和他的大哥宋应升一起参加江西省乡试。”

“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其兄宋应升名列第六。”

“奉新县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同年冬天,兄弟二人兴致勃勃地离开家乡,来到京师,参加次年的会试,结果没有考中。”

“事后得知,这次考试有严重的舞弊行为,这怎能不令人气愤。”

梁启:宋应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后,就已经彻底死心了。

明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从思想上进行严密的控制。

采取愚民政策,极力推行程朱理学,奉行腐败的科举制度。

规定以儒学思想作为全国的统治思想,而以理学大师朱熹对经书的注释和解说为范本。

《四书》《五经》不但是读书人必学的教材,而且还是科举考试的命题内容。

宋应星出生于明万历时期,当时仍然盛行科举制度。

一般的读书人都渴望自秀才爬到进士,宋应星的祖父、父亲都是秀才。

宋应星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虽然当时家道中衰,但青年时代的宋应星也是要走科举功名的老路。

宋应星和他哥哥宋应升两人同时中举,一时名声大振,被人们称颂为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信心倍增,当年秋便北上京师准备参加会试,结果却名落孙山。

先后五次北上会试,均告失败。

最后一次会试时,宋应星已岁,双鬓见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