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寻找心灵寄托 > 第128章 圆寂(第1页)

第128章 圆寂(第1页)

从故乡回到北京的家中,姜鸿辰将带回的家乡土特产归置储藏室。稍作休息后,妻子严忻瑗开始忙碌地准备晚饭,而女儿则略显疲惫的去自己的房间休息。姜鸿辰,打开电脑,登陆qq。看到屏幕上闪烁的企鹅标志,点开后发现是姜鸿辰曾在丹东出差期间结识的朋友给他留下的消息。

消息告诉姜鸿辰,东宁金光寺的方丈去年已经圆寂,而圆寂的时间正巧是智真法师出家的一百周年。这个消息让姜鸿辰感到深深的哀痛,但姜鸿辰又深感荣幸,曾有机会结识这位尊贵的高僧,并在他的点化和开示下受益颇深。

此刻,姜鸿辰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人心皆有佛,这尊佛可赋予我们智慧与力量,引领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地向前。”想到这,姜鸿辰开始回顾那过去的日子,思绪中凝聚着当年与高僧交往时的点滴记忆,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智真法师慈祥的面容与娓娓道来的教诲仍让姜鸿辰感悟良多。

1997年,姜鸿辰因为工作需要,来到了中国东北的边陲小县东宁。这里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底蕴深深吸引了姜鸿辰。

有一天,当地人告诉姜鸿辰和他的同事,这里正在修建一座寺庙,由一位104岁的老和尚主持设计建造。得知此消息,姜鸿辰的同事就建议去探访一下这位长者,向他请教并领略他的教诲。听到这话,姜鸿辰和另一位同事热情地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

第二天的清晨,姜鸿辰和同事三人,准时乘坐三蹦子前往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寺院。抵达目的地后,出租车司机告诉他们接下来的一小段路需要步行,距离不远。于是姜鸿辰和同事三人沿着一条土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不到十几分钟,他们便来到了寺庙的施工现场。望着已经建成的大殿和正在进行的院落和偏殿工程,姜鸿辰感到一股欣喜和期待。周围忙碌的工人和虔诚的信徒,以及扑鼻而来的木材和油漆的气味,营造出一片热闹而祥和的氛围。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僧人走出寺庙,他向姜鸿辰他们迎来。姜鸿辰对他表示敬意,并向他讲述了自己和同事的来意,希望能有机会见到那位百岁老和尚,并聆听他的教诲。

年轻僧人说,方丈已经感知到来客,让他前来接几位施主。年轻的僧人默默地带领我们进入了寺庙。我们穿过还在建设中的长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沉香香气和悠扬的木鱼声。终于,我们来到了方丈室。

在方丈室里,终于见到了老和尚。他静静地坐在床边,晨光洒在他的僧袍上,映衬出一种庄严而温和的氛围。我们虔敬地向他行礼,并在他的示意下坐下来,开始了交谈。

通过聊天,我们了解到这位年过百岁的老和尚竟是当时中国佛教界着名高僧海灯法师的师弟,智真法师。1995年5月,智真法师受东宁佛教信众的邀请从齐齐哈尔大成寺来到东宁讲法。因为看中东宁这个拥有优越的风水宝地,决定留在这里,在有生之年建一座寺院。他已经是102岁高龄,讲完法课后,便亲自率领僧众到处化缘,一年后,也就是1996年,金光寺在智真法师的带领下建成了。

姜鸿辰望着面前的智真法师,深深合十后轻声开口:“阿弥陀佛,尊敬的法师,我一直在思考一句佛经中的言辞,这句话是:‘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能否请您引导我如何去理解这寓意深远的教诲呢?”

智真法师说:“佛家经典中中的这句话:‘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这句话揭示了佛教中化解罪业、净化心灵的智慧。我们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犯错,但只要我们及时反省、真心忏悔,便能清除心灵的污点,重新获得纯净之心。”

姜鸿辰认真聆听,回应道:“法师,那么如何面对那些过去所造的恶业呢?如何消除业障、解开内心纠结呢?”

智真法师慈悲地回答:“消除业障的关键在于内心,只有从内心深处真诚忏悔过错,才能真正清洗罪业。佛教为此提供了多种修行方法,如念佛、诵经、打坐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逐步领悟佛学的智慧,从而化解内心的矛盾和烦恼。”

姜鸿辰领悟甚深,接着问:“法师,‘开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层次。”

智真法师笑容满面地解释:“‘开悟’是一种通达一切、无碍流通的境界。当你面对自己的罪业和过错时,勇敢地承认并深深自责,这便是消业障、解心结的第一步。之后,通过念佛、诵经、打坐等方法,你可以进一步领悟佛学的智慧,让心灵得到净化。”

姜鸿辰深受感触,感慨道:“多谢法师的指引,让我明白了佛学智慧的重要性,我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错,真诚忏悔并改正,努力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进。”

智真法师满意地点头:“记住,佛法的智慧是宝贵的财富,助你化解罪业、解开内心纠结。只要你坚定信念,勇敢地前行,必定能够达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

智真法师目光清澈,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路清晰、简练,仿佛他的眼中蕴藏着宇宙无尽的智慧。

听完老和尚的话语,姜鸿辰深感震撼和感慨。智真法师的言谈中透露出无尽的智慧和对人性的理解。

智真法师关切地询问姜鸿辰是否已经吃过早饭,姜鸿辰尴尬地回答还没有。老和尚微笑着点了点头,让年轻的僧人轻声引领姜鸿辰等人去了寺院的临时斋堂。

斋堂离方丈室的距离并不远,因为建设施工的缘故,显然也成了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临时斋堂是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稍微搭建了一些简单的桌椅,共同食用着慈善信众们的食物。这一幕让姜鸿辰的内心深受触动。虽然寺庙尚未完工,但法师和僧人们仍然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信徒的奉献,坚持维护和传承佛教的精神。由此可见,佛教所弘扬的慈悲、警觉、平等和无私等信念,在所有人心中都应有一席之地。

姜鸿辰跟随年轻的僧人踏入了斋堂。只见正前上方设有一个佛龛,供奉着庄严肃穆的弥勒佛像。姜鸿辰走近后,无不敬畏满怀,放轻步伐,谨慎行事,不敢发出丝毫嘈杂的声响。

姜鸿辰他们端坐在长条桌旁,僧人们给姜鸿辰和同事每个人盛了大碗水煮素菜以及一个馒头。两位同事尝了一口后便厌弃了,他们皱起眉说这菜完全吃不下去。听到他们的话,姜鸿辰条件反射一样说出了:“这些食物我们都不应该浪费。”然而,姜鸿辰的同事却并未因此改变态度接受姜鸿辰的提议。

姜鸿辰望向那些遗弃的食物,心中实在是有些不舍。也许是一种突然升起的同情心让姜鸿辰这么想。于是姜鸿辰默默地祈祷,希望自己可以将这些食物吃完,也愿弥勒佛能帮助自己,让自己像他一样宽宏大量。

出乎意料地,姜鸿辰真的就这样吃下了三个大馒头和三大碗蔬菜,但却一点也没有觉得饱,反而非常舒服。这让姜鸿辰深感惊奇,因为姜鸿辰平日的食量可没这么大。在吃完饭之后,姜鸿辰在心中感谢了弥勒佛,感谢他给予自己的力量和平静。

这顿饭是姜鸿辰人生中的一部分,在饭桌上,姜鸿辰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和宁静。这顿饭不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它更成为了一种感恩的仪式,让他对生命中的一切恩赐表达了感谢。

从那一刻起,每当姜鸿辰看到弥勒菩萨像时,就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烦恼似乎早已远离。姜鸿辰明白了宽容大度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学会了珍惜食物,不再浪费任何一点食物。其实当时在姜鸿辰皈依三宝时,姜鸿辰的师父就对他说过:不要过于贪图享受,不坐卧高广大床,佛教中认为高床代表着贪欲和追求物质享受的心态,修行者应该摒弃这种贪婪的心念。

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类困扰和压力环绕,而此次的经历为姜鸿辰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抚心灵、放松身心的途径。每当遭遇挫折或不安,姜鸿辰会合上双眼,默默的祷告,寻求弥勒菩萨的引导与助力。

姜鸿辰开始思考,感觉到佛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修行,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比如,当我们学会放下执念和欲望,就能减少烦恼和痛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例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学会用慈悲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从而化解怨恨和痛苦,让自己重新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总之,这个经历让姜鸿辰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满足。生活中的简单美好往往来自于平凡的细节,一个微笑、一碗热饭、一句善意的话语,都能给我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