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唐如此江山 陈志坚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机会来得很快。本来把握机会就是李世民最拿手的。这和战场上的对峙坚守,是一个道理。所以,当四年之后,强大的突厥出现了裂痕,内部高层矛盾激化,分裂,臣属部族开始反叛,甚至老天也不帮忙,一场大雪冻死牛羊大半之时,李世民迅速反应,果决出兵。当时有个唐朝使臣回来对李世民说,我看三年之内突厥要完蛋。李世民摇摇头,说时机已到:&ldo;趁你病,要你命。&rdo;他手一挥,唐朝精锐尽出,直捣黄龙,一招制敌。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俘虏,厥就此画上句号。史书上说&ldo;漠南皆空&rdo;,漠南就是今内蒙古地区。

这次出兵,李世民把唐朝北方边防问题解决了。

太上皇李渊在听到俘虏了可汗后,不由叹道:&ldo;当年汉高祖被困白登山,终身不能报仇;现在我儿子能灭突厥,我算是托付对人了啊!&rdo;这时候,李渊也不得不承认,二儿子做皇帝,是最合适的。

所以,这次战争,是军事的胜利,也是政治的胜利;是外部的胜利,更是内部的胜利。李世民给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增加了重重的一个砝码。

张弛有度,保护国力

灭厥五年之后的贞观九年(635),唐朝又大举用兵,平了吐谷浑。

事实上,李世民每次大规模用兵,都是相隔四五年时间。这个时间节奏,把握得很好。让我们看一下贞观年间的战争时间表:

贞观四年(630),平厥(今内蒙古);

贞观九年(635),平吐谷浑(今青海);

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今新疆东部);

贞观十九年(645),平高丽(今辽宁)。

可以说,贞观时期,除了几次小型战役外,每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间,几乎都是五年左右的时间间隔。这个规律很明显。显然,这是李世民有意识控制的一个节奏。其原因有二:

一、间隔五年用兵一次,可以有时间积累物资,不会导致民力的过分损耗。战争,是一种巨量的物资和人力消耗。贞观虽然号称盛世,但毕竟刚刚经历过一个乱世,人口剧减,经济总量很低。而贞观时期的战争,基本都在边疆地区,很多时候都是劳师远征,这对后勤供给的需求就更大了。成倍增加的后勤供给对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汉朝。虽然汉武帝时代是鼎盛时期,汉初七八十年都休养生息,储备了巨大的财富,但和匈奴打了几次大仗,就导致国库空虚,要额外增税,&ldo;海内虚耗,户口减半&rdo;,农民起义纷纷出现。

所以,贞观时期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如果必须用兵,那也得有个缓冲时间。积累五年左右,差不多物资可以支持一次大型战役。

二、五年左右打一次,也是练兵的节奏。刀不磨,要生锈。军队也是如此。就以贞观九年平吐谷浑来说,本来吐谷浑是在青海一带的游牧政权,比较安分守己,虽然跟突厥一起打劫过唐朝,不过都是些小摩擦而已。李世民要出兵吐谷浑,从战略上看,是保障河西走廊安全。另外,也是要借此来锻炼军队,特别是艰苦长途的行军能力。

五、从《秦王破阵乐》到《七德舞》(4)

在唐军进攻的时候,吐谷浑可汗把野草都烧掉,坚壁清野,让唐军的马没草可吃;然后轻兵逃入沙碛深处。唐军坚定追击,侯君集、李道宗一路率军行进,这里海拔很高,盛夏降霜,天气恶劣。又有&ldo;无人之境二千余里&rdo;,没有水源,地理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唐军&ldo;人龁冰,马啖雪&rdo;,终于追及可汗伏允,大胜而归。

其实这次作战,正是五年之后唐军灭高昌的一次彩排。因为高昌地处西域的东部,在今吐鲁番盆地。从唐朝边境到高昌,要渡过一个千里沙碛‐‐当年玄奘就在这里历尽艰辛,差点丧命。一路上白骨累累。所以,高昌国王鞠文泰曾经很放心地说:&ldo;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rdo;二千里的沙碛确实是个巨大的障碍。可他忘了,正是五年之前,唐军深入高原,也是跨越&ldo;无人之境二千余里&rdo;的沙碛而击溃吐谷浑的。那次行军的主将侯君集,恰好就是此次灭高昌的主帅。

因此可以说,吐谷浑之战,就是高昌之战的预演。实际上,李世民虽然平了吐谷浑,但继续让吐谷浑可汗之子统率本族本地,羁縻服属之而已,并没有纳入到中央的统辖之内。

全面布局

李世民平吐谷浑,并没有吞并的兴趣。但对高昌却完全不同。这是由于两者的战略价值不同所致。事实上,平高昌,是李世民&ldo;开发大西部&rdo;大计划的第一步。

中原王朝对西域的开拓,从汉武帝开始。隋炀帝也很有兴趣,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如裴矩写过一部《西域记》。后来唐太宗也曾让玄奘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本质上,这是一部西域地区各个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的情报报告。李世民开拓西域的野心不言而喻。

开拓西域这种做法,向来被传统儒家文臣所反对。比如魏徵就是坚定的反对派。但李世民却完全不听他的。

魏徵看到的是经济利益账。当时高昌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中西贸易的必经之路。如果能控制高昌,那么贸易利润是非常大的。但是军队远征需要消耗巨额军费,以后驻兵还需更多的长期费用。用魏徵的话说:&ldo;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