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什么?
————因为国库里连一分钱都没有了!
“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郑,甚嘉之。】”
“【公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
曹操到了南郑县以后,把张鲁府库(国库)中堆积了三十年的金银珠宝全都掠夺一空。让汉中从一个汉末颇为富庶的乐土变成了一个贫困省!
————因为汉中的人全没了!
“巴、汉皆降。复汉宁郡为汉中;【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
“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
曹操在抢完钱以后还不算,“三光政策”要进行到底!先是拆汉中的地盘,把汉中较为边远的西城、上庸划分出去了,其中就捎带手迁走了汉中腹心的一部分人过去。汉中就剩下中间的那一块平原和谷地。但却是前有秦岭、陇山,后有连绵不断的险要关隘、山路,实在是数不胜数,不需解释!就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这三分之一的汉中区域自然就成了日后蜀汉帝国的第一道门,非常重要,不得不夺。
当时的有识之士杨洪劝诸葛亮发兵汉中的理由就是这一区域是汉中是蜀地的“咽喉”,无汉中则无蜀国。
曹操当然料到自己可能打不赢羽翼渐渐饱满的刘备,于是早留了一手,不愧是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权谋家!曹操竟然先后两次从汉中迁徙走了前前后后将近十七八万万人左右,正如上述史料所说,去三辅、长安、洛阳、邺城的都有,这些名都古城对当地迷信了“五斗米教”大半辈子的居民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当时曹操分地就直接捎带手迁走的,总之这个数字并不夸张,虽然马植杰先生曾经质疑过汉中没有夸张到“无人区”的地步,但事实告诉他,不是夸张,就是事实!
“鲁功曹巴西阎圃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於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这是汉中的大概人口总数,我不愿意拿《后汉书郡国志》的数量来说事,因为年代太久远,不够真实,而且最要紧的是汉末人口锐减的数量实在是让人胆颤,不敢想象当时的社会有多么黑暗,有多么动荡。总之汉中的人口以此两例为看,绝对是超不过二十万的。曹操先是听信张既的话,迁徙走汉中的豪强、士族,然后又留杜袭督汉中并迁走老百姓八万多人。这么一来汉中还能剩下多少人?
一万多人!
张鲁在汉中统治三十余年,其子民早已个个灌满了**汤,向往着“共产社会”和爱戴他们的“伟大领袖”,曹操恩威并用强制迁徙走绝大多数的人,剩下的自然就是难缠的“五斗米教”的最忠心教徒,其思想恐怕也不是我们现代人能够理解的,即便是在当时也属于绝对的异类!怪不得曹操在征汉中遇到挫折时称其为“妖妄之国”,其生活、作战方式都有异于常人,而且曹操215年夺得汉中,219年才迁徙走这近二十万人,足见当地民风之诡异,其思想之顽固。从详情见《三国志张鲁传》、《后汉书张鲁传》等
就是这么块地方,没钱、没人、一群“精神不正常”的异教徒,换做你,请问你会去汉中享福吗?呵呵!!!
但毕竟汉中是重镇,绝对不能丢,不但不能丢还要把他治好,以后出兵还指着这里攻打关中、三辅、长安,虽然在曹操嘴里是块“鸡骨头”,可对于刘备来说这就是一层铠甲,以后又是把利刃!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魏延传》这一段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当大家见到了汉中是这种局面以后,虽然纷纷争论到底谁该管,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挺身负责这里,张飞其实也是颇为不愿意当汉中太守的,因为张飞是“以心自许”,啥意思?就是俺老张不愿意来这鬼地方!!但大家毕竟都已经把张飞捧上去了,张飞也没办法,只好在心里默默的准备接受这个任命的到来了。
然而任命来了,不是给张飞的,居然是给魏延的!大家都惊呆了,因为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刘备会把这么难治理的地方给黄毛小子魏延而不是给蜀汉第二大将张飞,刘备面对种种质疑,决定开一个会议把它说清楚,于是魏延在大会上“夸下海口”,称曹操、天下、偏将、十万之众来通通给他挡在大门外面外!这句话让大家对这个年轻小将充满了敬佩之意,为什么?
就冲他敢为众人之不敢为!就冲他能在刘备左右为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主公分忧!就冲他把重任挑在肩头干着最苦的活顶着最大的压力来干最重要的事!!!
当今有很多人讥讽魏延,说魏延就会吹牛皮,说大话。但是我想反问这类“有思想的动物”们,现在那些头顶烈日,身披寒风伫立在边疆的战士们喊着“打倒美帝”莫非也是在吹牛皮说大话???!!!这才是真正的壮士,这是他们给国家、领袖、人民、民族的一份责任,话既然说出去了就要负责任
众庶之情,莫不欲苟安无事而保身自便者,孰肯淹留辛苦于泥涂横潦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魏延在这片“泥涂横潦”中八年,“心志、筋骨、体肤”全部得到了充分的磨练,故孔明授其大任,终成一代北伐智勇名将!
---------------------------------------
东汉之末,雄霸雾列,俊彩星驰,魏、蜀、吴鼎峙六十年,是为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翘楚豪雄,名传万世。然而,曹操志得意满,子桓立魏。孙权袖手父兄,坐享其成,唯刘备大志未伸,汉祚迫窘,虽有诸葛继起,终不享寿,悲风古原。
孙权是【勾践】之英奇。
勾践者,雄霸一方,威震一隅。三国的吴国,包括了春秋时的吴越之地。历史在这片土地重演。孙权临难时则放手用人,不惜举国以付,如周瑜,陆逊,陆抗等。一旦安全日久则猜忌而除之。谓之飞鸟尽良弓藏。如勾践之对范蠡,文种。至老年则绝君子之行,废贤立昏。虎头蛇尾。
孙权,霸主之才。
曹操是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陈寿肯定了曹操的才干。以法治国有变法丰碑申不害商鞅的水平,行兵打仗有军神韩信白起之能力。(明显有点吹过头了)。说明他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全能形人才。
曹操,将相之才。
刘备是【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远大的抱负,坚韧的毅力(弘毅),豁达的气度,厚道的为人(宽厚)。了解人才和对待人才(知人待士),像极了伟大的高祖。这才是帝王的能力,统驭的艺术,做人的美学。
并在后面与曹操的才干进行了对比。就好比高祖自比韩信萧何张良一样,是比不过的。但是王道是凌驾于各种才干的能力,能在任何困境中聚集“人”的力量,创造出奇迹。
刘备,帝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