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歹有个座位,我站的腿都肿了!”过道里一位大哥开玩笑道。
“你来坐会儿,我起来走两步。”李耒起身把座位让给他,长途硬座,老是坐着也难受。
邻座往里挪了挪,把端头留给他,大哥连声道谢,从口袋里掏出烟散了一圈儿,“谢谢谢谢,兄弟抽一根儿?”
这年头还没只能去火车连接处抽烟的规矩,大家伙都笑呵呵的接过抽了起来,李耒陷入纠结之中,我到底是抽一手烟好呢,还是抽二手烟?
后来想想,就算抽一手烟似乎也不会耽误吸二手烟,于是婉言谢绝,走到连接处透气去了。
下午三点四十六,火车停靠在岳阳车站,停车时间十分钟,车里的人纷纷涌下来呼吸新鲜空气。
李耒看到车站有报刊亭,便去买了几份报纸来打发时间,等火车重新开动的时候,他回到座位翻看起来。
这些报纸上,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李耒的兴趣,一篇是号召向张海迪学习的,另一篇是关于冯爱倩的。
张海迪是山东人,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没有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自暴自弃,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和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开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被誉为当代保尔,今年三月份,团中央召开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冯爱倩则是义乌人,她原本是义乌饭店的厨师,后来辞去公职做起了小商品生意,现在成了义乌市场第一个领到营业许可证的商户。
关于张海迪的文章满是赞誉,而冯爱倩的报道里则有些争论,现在的政策比起前几年是好了些,可在对待私营经济的看法上依旧保守。
又过了两个小时,火车抵达长沙站,对面有人下车,上来一位三十来岁的黑瘦青年。
上车后,他从包里拿出一本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正准备翻看的时候,瞄到了李耒报纸上冯爱倩手捧营业许可证的照片。
“咦,小兄弟,能不能把报纸借我看看?”黑瘦青年问道。
“一张报纸,说啥借不借的,这些我都看完了,你拿去看吧!”李耒把报纸递了过去。
“谢谢,要不你先看我这本书?”青年把《哥德巴赫猜想》递了过来。
李耒翻开书,只见扉页上写着“送给永好”四个字。
“永好是你的名字?”
“对,我叫刘永好!”
read3();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