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个啥?”
刘氏蹙眉嗔道“就是因为这事儿不好弄,才得让儿子来!你忘了?之前那个轱辘,还有昨个儿那事儿,不都是儿子弄成的吗?”
是呀!
儿子虽然才八岁,可架不住是天才啊!
潜移默化中……
两口子遇事儿的第一反应,竟然就是找儿子。
程大山当即认同道“没错,是得叫儿子一起去,他识字呢!要是签字画押,咱也不怕被坑。”
“那还不快走?”
“成!”
程大山扭头回屋,接着道“你和二嫂先去,我俩马上就来。”
刘氏跟着姚春花一路往程家跑。
“翠云……”
姚春花的脸色有些异样,扭头问了一句“你家幺六儿才读了半个月的书,就能识字了?”
“认识不少呢!”
一提起儿子。
刘氏瞬间有了气势。
挺胸道“别看咱幺六儿岁数小,可书院的杜先生却不止一次夸赞,说咱娃有灵气儿,是神童呢!”
“这么厉害?”
姚春花眨了眨眼睛。
“我还骗你咋的?”
刘氏白了眼她。
认真道“杜先生说了,咱幺六儿刚到学堂没几天,就能熟读那些启蒙的书本,还会作诗呢!”
“这……”
“那的确是天才!”
姚春花有些憋闷的点点头。
尽管她大字不识一个,却也知道,读书这种事儿是要看天分的,大房父子俩就是**裸的例子。
读了这么多年。
最后却落了个‘风吹鸡蛋壳’……
程小远就更不用提了。
姚氏昨天连夜去了一趟镇上,得知了不少关于程大海的事儿。
这个混账不仅在外面养了小的,还生了孩子,多年来没少从家里抠钱,补贴那两个贱人。
可家里钱哪儿来的?
大房这些年不事生产,他们赚过一文钱吗?
憋气啊!
想想就觉得窝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