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人一起哭,满殿都是悲泣声,拓跋泓听的,心里也有点凄凉。他无可奈何说:“朕知道你们的忠心,只是朕心意已决,你们都回去吧。太子需要你们辅佐,你们应当尽心,侍奉他如而今侍奉朕。”
李因等人如何说,拓跋泓决心已定。
但凡能有更好的选择,他也不会选择退位的。
退位的诏书在十四日下达,朝廷虽有议论,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结果。
新君年幼,罢令已久的皇太后重启垂帘听政。
拓跋泓禅位这日,也就是拓跋宏登基之日。钦天监择定了一良辰吉日,举行禅位和登基大典,诏令下达之后,宫中各部便开始纷纷忙碌起来,为大典做准备,礼部拟制诏、印册。内府的,制作新君的衣服。大典要穿的仪服,庙祭的礼服,还有上朝的朝服。从头到脚的衮衣,冕服,旒珠,大带,剑佩纁绶,全都要新制。除了基本的仪服,还要日常的常服也要做一些。另外,太后的仪服也要新做。登基是大事,要忙的颇不少。时间赶的很紧,冯凭招来内府的人商议此事,说:“登基大典、祭庙祭天,还有朝服,这几样马虎不得,常服若是来不及,便先放一放吧。至于我的,原来的仪服还是新的,若是来不及,就用原来的罢了,皇上的得仔细一些。”
内府领命去办了。
大典前三日,礼部的人前去宗庙请册,代为告祭祖先。宏儿近日则停止了读书,礼部的官员进宫来,向他讲解大典之日登基的种种流程,还有礼仪规范,并给他排练演示,要他牢记在心。冯凭担心他年小,不放心他,陪他一同学习,亲自教授他。
宏儿不懂自己为何要登基,但太后跟他这样说,他就按照这样做。
他要登基,要当皇帝了。
父皇也是这么跟他说的,当就当吧。
拓跋泓在太华殿中,也在关心这件事。关于登基的事,或者请示他,或者请示太后,商量着来,倒也没什么不快。冯凭重搬回崇政殿居住,离永安殿较近,上朝议事比较方便,拓跋泓则仍居太华殿,两殿相临近。宏儿,鉴于他年纪还小,仍同冯凭一道住。
吉日来到,拓跋泓勉强排开心中的不快,同太后一同出面,参加大典。拓跋泓亲自将玉玺和符册交到拓跋宏手上,而拓跋宏按照礼部大臣交给他的套路话,用着小孩带着奶音的小嗓子,谦虚诚恳地说:“儿年幼德薄,不能当此重任,还请父皇继续称位。”
将玉玺推了回去。
拓跋泓再次给他授印,他再次拒绝,如此三遍,最后跪地接了印玺,说:“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洒酒祭奠。
冯凭在一旁露出微笑。
礼毕,遂率群臣,往郊外祭天。
第122章明升暗降
是夜,冯凭回到殿中,杨信悄悄进来告诉她:“白天大典结束,皇上让内府的人,将玉玺符印交还至太华殿了。”
冯凭闻言,皱眉道:“怎么没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