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就在天津教案发生后的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普法战争骤然打响。
这场战争的进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法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遭遇了一场灾难性的惨败——拿破仑第三率领的军队在色当一役中全军覆没。
如此一来,法拉稀自顾不暇,对于遥远的远东地区自然也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了。
毕竟他们此刻自身都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哪里还有精力去管千里之外的事情呢?
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政府这边对于国外局势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
总理衙门的那些官员们不仅没能及时掌握这些重要信息,反而还整天疑神疑鬼的。
尤其是看到法国公使那踌躇不决的态度时,更是觉得其中必有阴谋。
他们惊恐地说道:“经过调查发现,这位法国使臣平日里遇到各个省份的一些小事情都会表现得极为暴躁和反常,但此次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他反倒显得不太着急了。看起来似乎他早有了某种既定的谋划,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清朝掌控着政权核心的乃是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
这位权倾朝野的人物深知,一旦开罪了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洋人,将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于是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恭亲王奕?特意派遣那位德高望重、声名远扬的直隶总督曾国藩,火速从保定动身赶赴天津,去处理那棘手万分的教案事宜。
而对于曾国藩而言,此次受命前往天津处理教案,无疑成为了他漫长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桩大事,亦是其生平唯一一次亲身参与并主导的重大外交事件。
曾国藩接到那份让他奔赴天津的谕旨时,心中可谓是惶恐不安到了极点。
彼时的他已然步入耳顺之年,整整六十个春秋的风风雨雨早已令他的身体变得衰弱多病,各种病症如影随形地侵蚀着他的健康。
长久以来的腹泻之疾始终未能痊愈,头晕目眩之感时常袭来,食欲不佳更是常态,两条腿绵软无力,仿佛失去了支撑身躯的力量;右眼已然失明,左眼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益昏花迷蒙,以至于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卧榻养病,这般状况之下,实在难以胜任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
然而,面对此番使命,曾国藩内心深处更多的还是一种深深的畏难和惧怕之情。
他清楚地知晓自身的局限所在,明白自己并无应对洋人的那种机敏才智和果敢决断之心。
曾经,他就坦率地表示过:“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具备另一副独特的机智心肠,可惜我确实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对此我也无法强求啊。”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请大家收藏:()清末起义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