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棉织布这一举措,其意义非凡。它不仅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更是从根本上缓解了老百姓长期以来面临的衣物短缺难题。
中央政府深知种棉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于是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地宣传种棉所带来的诸多益处,让民众充分了解到棉花种植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对生活质量提升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则不遗余力地向民间传授科学有效的种棉方法,确保农民们能够掌握正确的种植技巧,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治七年的时候,中央政府更是下达命令,精心刊行了诸如《棉书》和《种棉十要》之类的专业书籍。
这些书籍详细阐述了种棉的各个环节及要点,成为了指导农民开展棉花种植的宝贵指南。与此同时,中央还责令各地纷纷设立专门的纺织局,聘请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地教授当地妇女先进的纺织技术,使得棉花从种植到加工成布匹的整个产业链得以完善。
得益于中央如此积极有力的倡导措施,甘肃省东部地区,自陇东的正宁、宁州开始,一直延伸到西部地区的武威一带,都呈现出了一片普遍植棉的繁荣景象。
有一次,当武威地区的棉花正值成熟之际,西征途中的龙玉堂特意停下车来,与当地的父老乡亲亲切交谈。
其中一位老农满怀欣喜地告诉他:“如果一亩棉田管理得当,收成较好的话,可以收获多达二十多斤的棉花呢!而且啊,现在市场上一斤棉花就能卖到一千文钱,相比之下,种棉可要比种罂粟划算多啦!种罂粟不但费时费力,还得小心翼翼地去剥皮、刮浆,实在麻烦。咱们还是多种点棉花好哇!”
毫无疑问,以种植棉花来取代罂粟,其核心目的在于彻底斩断荼毒黎民百姓的鸦片源头,与此同时,这一举措也妥善地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难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且说那马岱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北地府与安定府。当他踏入这片土地时,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农民们辛勤耕耘着的农田,但其中所栽种的农作物种类却颇为有限,仅有大麦、小麦、糜子、小米以及玉米等等。
经过一番了解,这些庄稼每亩每年的收成不过区区一百余斤而已。面对如此状况,马岱灵机一动,脑海中浮现出了南方广袤稻田里那沉甸甸的稻穗。
遥想当年,他在平凉之时就曾尝试教导那些勇敢的士兵们试种稻谷,只可惜最终未能如愿取得成功。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后来幸得安定知县王启春亲自出马,耐心指导当地农民再次进行试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的试验竟然大获成功,每亩田地竟能收获多达四五百斤的稻谷!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马岱欣喜若狂,当即下定决心要大力倡导并引导广大农民投身于水稻种植之中。
除去棉花和粮食作物之外,革命军对于农业生产的推动可谓不遗余力。
他们积极鼓励百姓们广泛开展植桑、养蚕活动,并致力于畜牧业的蓬勃展。
不仅如此,在那荒山野岭、无垠旷野以及道路两旁,革命军更是号召众人大量植树造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家蚕养殖之外,他们还大力提倡培育山蚕这种独特的蚕种。为此,各地政府官员不辞辛劳,深入实地考察调研,最终现居然存在足足五种树叶可供山蚕食用,它们分别是槲叶、橡叶、青杠叶、柞叶以及椿树叶。
他们详细地描绘并记录下那五种树木各自独特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公布,呼吁众人一同踏上寻觅这些树种的征程。
熊大在担任甘肃省省长期间,曾满怀豪情壮志地宣称此举乃是“为甘肃谋得万年之福祉”。
不仅如此,他更是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从浙江湖州精心挑选优质的桑秧,不远万里运输至甘肃。
而后,在兰州府衙后方、莲花池畔的小西湖一侧,亲自种下了多达一千余株生机勃勃的桑树。
此外,在东校场、黄河沿岸以及总督衙署内部的后花园等地,同样可见他亲手栽种的桑树茁壮成长。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专门运送了数百株桑秧远赴肃州,以期让这片土地也能享受到桑树带来的益处。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蚕桑养殖事业,熊大特地设立了蚕桑专局,广纳贤才,悉心教导当地百姓如何科学地养蚕及缫丝。
言归正传。
此时,目光敏锐的马岱却惊讶地现延安、榆林一带竟然涌现出数量惊人的罂粟花田。
望着那一片片娇艳欲滴但又令人忧心忡忡的罂粟花海,马岱的眼神瞬间变得冷峻起来,他不禁愤愤不平地质问道:“听闻左宗棠大人也曾大力倡导禁烟之举,为何如今在清军所占据的地盘上,会冒出如此众多的罂粟呢?”
一旁的熊大听闻此言,也是面露不屑之色,随口应道:“看来这位左大人,也不过尔尔罢了。”
紧接着,马岱痛心疾地长叹一声:“唉,瞧瞧这腐朽不堪的清廷啊!”
言罢,他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即刻起,任命延安和榆林两地的官员,务必将这两块地域纳入我们革命军的有效管辖范围之内!”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请大家收藏:(919191yg91)清末起义恩仇录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