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床上有跳蚤咬我,一晚没睡好!”
店家连忙说:“客人不能这样,你住了三晚了,难道就昨夜有跳蚤?”
紧张得睡不好,也不能甩锅啊!
晏家父子拿出昨天准备的烧饼、水煮鸡蛋和几样糕点,迅速吃完。
一刻钟后,他们提着灯笼,走出客舍大门。
常欢在门口向他们挥手,揉了揉眼睛去睡回笼觉……做书童挺好。
晏珣手里提着一盏灯笼,转动间,玄猫钓鱼图在灯光中活灵活现。
靠近府学宫,四面八方的灯笼汇成星河,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有些考生是一个人,有些是家人簇拥陪同,说着祝福、鼓励的话。
学宫前的大广场,已经是一片灯笼的海洋……晏珣悄悄比较,自己的灯笼最具特色。
兔子灯、花灯见多了,他亲自画的玄猫钓鱼独此一家。
媳妇儿乌云陪我赶考!
一些小贩早早来了,在路边吆喝:“有新鲜粽子、糕点、烧饼,没吃早饭的赶紧来!卖完就没了!”
这热闹的,不像赶考,倒像是过节。
旁边的老汉叮嘱儿子:“一会进了考场,千万莫要紧张……”
晏珣叮嘱父亲:“一会进了考场,千万……”
话刚出口,他和老汉对视一眼……撞台词了?让你先说?
老汉诧异地打量这对父子……这?儿子送父亲赶考?
是不是反过来了?
他定了定神,由衷对晏鹤年说:“令郎真是孝顺。”
晏鹤年谦虚:“我儿别的还罢了,就孝顺一条,全高邮都知道。”
这么闲扯两句,气氛真的轻松些。
各县的考生分开排队,按惯例,府治附郭县第一批进场,接着是其他各县。
又等了一会儿,考棚内三声礼炮响,龙门发出令人紧张的“吱呀”声,一块块灯牌举了出来。
每个县有几块灯牌,每块写着大约五十个考生的姓名,灯光映照下,很是醒目。
晏珣在第一块高邮的灯牌中看到自己的名字。
他是第一位。
然后又赶紧找父亲的名字,却是在另一块靠后的位置。
于是,他们只能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