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料到武大人进军竟如此神速,才率领大军攻入辽国境内没多久,便斩获这般大好的成果。若我等事先知晓武大人战事这般顺遂,决然不会下达让武大人撤军之令。”宰相曾布满脸惋惜之色,喟然长叹道。
他身边的右相韩忠彦、枢密副使孙固、尚书左丞赵挺之等诸位大臣都纷纷点头称是。
心情略感舒畅的赵佶,俯视着下方群臣,聆听着他们接连不断的惋惜之声,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开口说道:“好了,诸位爱卿。武爱卿和其麾下将士取得这般显着成果,却因朕与尔等之决断而错失良机,此乃吾等之失。然武爱卿及将士们的功勋卓着,不容置疑。对于武爱卿的封赏,朕已有定夺。至于其麾下将士之事,武爱卿可自行裁度,而后上报朝廷便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台下大臣听到赵佶的话,都没有出声。毕竟武植职位的封赏,赵佶之前已和他们商量好了,就是把宰相曾布兼任的枢密使之职授予武植,众人对此心照不宣。
此时,武将队列中的殿前司都指挥使高俅突然迈出一步,站出列来,他仰头望向御座之上的赵佶,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如今西夏已然平定,我大宋也与辽国缔结了盟约,边疆的战事暂且得以平息。然而武大人现今仍身兼陕西六路经略安抚招讨置制使以及北方诸路宣抚处置大使等职务,如此安排,是否不太妥当?”
赵佶看向高俅,眼中露出一丝笑意,缓声道:“高爱卿无需担忧,朕对此已有定夺。武爱卿此前接到朕的旨意后匆忙回朝,陕西、河东、河北等地诸事尚未安排周全。故而朕计划再遣武爱卿前往西北,以一月为期,待诸事处理完毕,便解除武爱卿身上相关职务,让其回朝任职。”
高俅听闻此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喜色,连忙开口说道:“官家圣明,是微臣多虑了。”
此时的武植站在朝堂内,敏锐察觉到大臣们异样目光与潜藏态度,那或审视、或嫉妒、或疑虑的目光,让他深知自己处境微妙。
“看来自己得主动些了。”
念及于此,他便拱手朝赵佶说道:“陛下,微臣有要事要奏。”
“哦?”赵佶微微抬起头,目光投向武植,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知武爱卿有何事要奏?”
武植拱手开口道:“官家,如今西夏已然臣服于我大宋,自此陕西、河东等边疆之地的战事皆已平定。值此之际,微臣建议整合陕西六路为三路之地,如此可削减陕西境内冗余的机构,同时重新编整当地众多将士,达到精兵简政、提升战力之效。”
武植此番话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或惊讶,或思索,皆在权衡这一提议的利弊得失。
宰相曾布此刻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官家,微臣以为,武大人此提议确有其可取之处。陕西之地,自我大宋开国至神宗年间,原本仅划分为永兴军路与秦凤路两路而已,后因西夏频繁骚扰边境,为便于应对,这才于熙宁五年分设为六路。如今西夏已然平复,将六路合并,既能精简机构,又可优化兵力部署,确实是有利之举。”
不过曾布对武植将六路合并为三路的提议心存疑惑,于是转向武植问道:“武大人,这陕西之地起初本为两路,如今即便恢复,按常理划成两路即可,缘何要定为三路呢?”
武植拱手回应道:“曾相,如今情形已非往昔可比。当下陕西再加上西夏割让以及我大宋的五州之地,地域十分广阔。况且西夏虽已平定,但西北依然存在诸多隐患,万不可轻视。倘若只分为两路,地域过于宽广,实在难以做到兼顾周全。”
武植言毕,抬眼望向御座上的宋徽宗赵佶,继续道:“官家,微臣之意,可把鄜延路、环庆路并入永兴军路;将泾原路、熙河路归入秦凤路。以延安府连同西夏割让我朝的银州、夏州、盐州、宥州这五州之地合为一处,组成靖边路。这般安排,既能削减繁冗机构,又利于集聚资源,增强西北军事防御与行政管理之力,当属现下可行之良策。还望官家详加考量,予以定夺。”
赵佶听闻武植所奏,特别是将延安府与西夏割让的五州合为“靖边路”的策略,心中很是赞许。
他面带欣然的笑意,缓缓说道:“爱卿此番的谋划,十分符合朕的心意。那西夏割让给我大宋的五州之地,目前还不在任何一路的建制之内,按照此计将其与延安府整合为一路,对于我朝的治理、军事的管控,都有极大的益处,确实是个好办法。”
下方的宰相曾布等诸位大臣也都点头认可,赞同武植的提议。
喜欢大郎别怕,我有挂请大家收藏:()大郎别怕,我有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