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
聚光镜的十个模块,全部送入太空。
当天下午,在‘天宫号’空间站内宇航员们的忙碌下,聚光镜组装完成,为其补充了近百吨的工质,并给电池包充满电力后。
聚光镜启动‘璃火2型’发动机,产生强大的反推力,调整一番方向,便以导光管为头部,喇叭口作为尾部,径直朝太阳飞去,并不断加速。
预计八天后,就能跑完1。35亿公里的漫长旅途,抵达距太阳1500万公里的近处,并完成刹车减速,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该过程消耗的电能,部分来自于电池储备,大部分还是来自太阳光照——即‘聚光镜’自身是具有吸热发电能力的,且发电能力不弱,可满足自身的各类能源需要。
3月3日,开始了‘太空黑色光伏发电站’(简称‘太空发电站’)的搭建。
太空发电站的规模硕大,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总重超过三千吨。
分别是上部的‘蘑菇头’黑色光伏模块,直径有150米,用于吸收高能太阳光,转化为庞大的热能和高温,极限情况下,它表面的温度可接近3000c,但不会融化蒸发,只要及时为其带走热量,就能稳定的工作三十年以上。
中间是蒸汽轮机发电模块,里面一共串联了三十台的高效率蒸汽轮机,利用高温高压状态的二氧化碳(若黑色光伏板出现过热,会掺入少量甲烷协助降温,因为甲烷的吸热能力更好),进行导热,并驱动轮机转动,源源不断的发出电力,而每台蒸汽轮机的额定发电功率是50万Kw,极限状态可达80万Kw。
底部则是储能+短波发射器模块,蒸汽轮机组发出的庞大电力,会先存储到电池系统中,再用于激发短波发射器,提供光柱照射供能服务,又考虑到用户数量众多,故而短波发射器足有100台之多,每台最大可提供20万Kw的照射功率,相当于密密麻麻长出了一百个的“镜头”,这让少数人会感到密恐,但确实能为很多客户提供光柱照射服务。
于是为了把这台‘太空发电站’组装起来。
‘飞碟三型’飞船,足足用了三天时间,跑了二十三趟,才把所有散件和物料,都送入到了太空中。
天宫号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加班加点的忙碌了五天,通过控制机械臂+智能机器人的办法,才完成了‘太空发电站’的组装,让其成为一个巨型整体。
随后为它补充了一些工质,充入了电力,这台‘太空发电站’便利用自身的动力系统,也朝着太阳方向,不断提升轨道高度,用了一天时间,抵达了距地星约10万公里远的地方,然后固定下来,与地星和太阳都保持相对静止,便于接受高能光束照射的同时,也能以较小的推力,维持这种静止,抵消地星的重力影响。
此外,固定在这个地方,‘太空发电站’也能很方便的,为月星上的用户,提供供能服务。
等以上步骤全部完成。
时间也来到了3月10号。
但许多人都在期待的那束‘高能之光’,还没有出现在他们面前。
太空开拓联盟交流群内。
一些质疑的声音,又开始出现了。
“不是说,到了今天,就能解决掉太空能源问题么?星云集团忙活了这么多天,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聚光镜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有那个巨大的太空发电站,虽然堪比一艘军舰的份量,但它表面的吸热光伏,只是靠吸收1300多瓦平米的光能的话,最多维持它自身静止不动,还想发出更多的电力,是不可能的事情。”
“星云集团到底行不行啊,如果不行的话,能不能别拦着大家的发财路?传统光伏面板的价格早就白菜化了,只要星云集团愿意提供运力,我们自己就能把太空发电站搞出来,再这么等下去,黄花菜都要凉了。”
“没错,解决太空能源供应的办法太多了,不管是延伸至太空的超导电缆,还是太空充电宝,或者在月星的赤道,铺设一圈光伏带,都能轻松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其它的选择?”
“叶总,别再拖拉下去了!再拖延一秒,对手就有可能追赶上来,我们的领先优势就减少了,还是采用一些简陋但好用的办法,先把月星的资源开采了再说,等我们的资源非常充足,再采用一些高大上的供能技术,哪有一上来就用最先进的技术,谁不是慢慢迭代发展。”
“叶总求你了,再这么下去,我公司的投资人会失望,股价会下跌。要不就先用粗放点的办法,先把我们的人、设备跟物资,一股脑的送到月星,暂时不用管如何回来,让我们在月星那边好好的折腾,再过个两三个月,我们把资源开采出来了,星云集团也解决了能源供应问题,大家的事情都没有耽误,岂不两全其美?”
“这办法不错,现在‘飞碟三型’飞船,不是处于空闲状态么,刚好可以往月星上送东西,就算来回跑一趟要两天时间,也至少推进了我们开发月星的进度不是么?叶总,请考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