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晏清歌自小在孤儿院长大,是院长在大山里做采访时顺手捡回来的,据说那天不是谁在山里唱山歌,歌声清扬回荡于山间,仿佛在庆祝女婴活下来,所以院长给她取名,晏清歌。
院长那时是报社采访团记者,见到晏清歌后母爱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更加注重于公益采访,慢慢接触收养了更多孤儿,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干脆开起了福利院,让没名没姓的孩子都跟着她姓晏,好让孩子做个堂堂正正有名有姓的人。
后来,院长之前的一名记者同事可能那段时间太过于无聊,吃饱了撑的把院长的事写成了报道,没想到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热搜前十名挂了五天愣是没下去。
热度这么高,倒不是因为院长做的事有多么的举世无双,而是因为那篇报道标题,“一家福利院,孩子都姓晏”,热搜的话题词条也是这个标题。
奇葩的是,网友们没有对院长的好人好事行为给予评价,而是集中火力猛攻院长的不良用心,大多是在暗示院长在组建黑社会家族的意思。
政府一看不行啊,联合省民政厅和当地派出所户籍科连夜找到院长,要求她给孩子改名字。
院长看到一屋子的进来的时候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派出所一个小民警掏出手机给她看热搜,又搜了当初那个新闻稿件,苦口婆心地提醒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而院长看着热搜后沉默了,半晌才说了一句:“新闻标题很专业,还他妈挺押韵。”
来访人员半夜被派到这里来可不是为了标题押韵不押韵的事,急赤白脸外加威逼利诱的不停劝说,奈何院长吃了秤砣铁了心死活就是不答应。
事情一天发酵的比一天快,热搜的忠实观众们不知怎么知道了院长强硬的态度,一时间竟然群情激奋起来,组团到福利院来抗议。
只是抗议最后演变成为暴力,砸玻璃扔鸡蛋,半夜敲着锣骂着院长是黑社会头头意图屠害孤儿居心不良。
院长一开始也没当回事,按照她做新闻记者经验来看,热度这个东西最多持续两三天就会到偃旗息鼓的状态。
直到有激进的好事者点火差点烧了福利院,差点让院长从医院门口捡回来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孩子吓到犯病性命垂危的时候,院长妥协了,她按照百家姓顺口溜挨个儿换个给孩子们换了名字。
只留着晏清歌的晏。
但这晏字在晏清歌上高中的时候差点被收回去,还是在院长去世前一天。
院长妈妈抚养了近百个孩子,即将凑全百家姓的时候身体撑不住了,慢性病急性病大病小病不断,才5o岁,身体机能却像个8o岁的老太太。
晏清歌趴在院长病床前,信誓旦旦的说高考要考最好的新闻专业的大学,继承院长未完成的新闻事业,让新闻更真实、更善良。
院长妈妈慈祥的握住晏清歌的手,颤抖着双唇,红着眼睛看着对晏清歌说道;“你滚出去。”
晏清歌天真的问:“为什么?”
院长说:“你不配姓晏。”
在叛逆期的年纪做叛逆期的事,晏清歌不服气的还是选择了新闻专业,并且拿着奖学金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记者。
晏清歌至今也没后悔选择这个职业,也许是因为这个职业接触的社会层面比较广,上至领导班子下至放牛娃,社会上大部分的行业她都有所了解,并且利用自己的职能为福利院谋求到了更多的福利。
所以她不后悔。
但是报社后悔了,他们想招一名具有强烈新闻爆发力的记者,而不是把报社变成公益组织的好心人。
于是晏清歌变成了远离公益的战地记者,不仅远离公益,土地也远离了。
西方战事汹涌,东方安然度日。
晏清歌在战火纷飞中寻觅能够继续支撑福利院的方法,可能是运气不错的原因,微博热搜的影响力如火如荼的兴起。
她的阵地从报社转移到了网络,战地记者的身份让她轻松可以拿到墙外新鲜的新闻资料,隔三差五的占个榜,挂个热搜,文章结尾顺手挂个公益链接,福利院又重新得到了支持。
鉴于网络舆论的可怕,报社三番五次的要挟劝说晏清歌不要在网络上搞事情影响报社的公信力。
晏清歌没理会,粉丝日益见涨,甚至比报社的官方账号粉丝还要多。
个人大于集体,是很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官方单位中。
所以副社长找到晏清歌,威胁要吊销她的记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