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嘉靖玩弄大臣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小皇上看了张璁的上疏,心里一阵轻松,想到有些时日没有拜见皇太后了,于是起身直往仁寿宫走去。到达皇太后那里,小皇帝照常给太后行大礼。

张皇太后慢声细语地说:&ldo;皇上怎么有时间到这儿来呀?&rdo;

&ldo;只因朝政事务繁多,没来看望太后,请太后原谅!&rdo;朱厚熜小心说道。

皇太后慢慢地拉长了脸道:&ldo;听说你打了德兴?&rdo;

&ldo;是的。难道朕打一个侍从太监还要请示太后吗?&rdo;朱厚熜本是高高兴兴来拜见皇太后,没想到一来便受到训斥,便也强硬地回答太后。

&ldo;德兴是我这儿去的人,他该不该打,我知道。&rdo;皇太后不正面回答小皇帝的问题,而是护着德兴。

朱厚熜看看与太后话不投机,说道:&ldo;太后没事,朕告辞了。&rdo;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刚刚高兴的心情仿佛又被阴云罩住。

杨廷和虽然嘴里骂张璁是新进士,不懂什么国体,但也掂量出了那份上疏的分量。他迅速组织力量,一方面打击小皇帝的信心,一方面对张璁采取措施。

七月十六日,皇帝朱厚熜在文华殿召见首辅杨廷和及大学士蒋冕、毛纪等人。皇帝没有多说话,只是将手敕交给他们,让他们据此行文。手敕曰:

至亲莫若父母,卿等所言,虽有见地,但朕把罔极深恩,毫不报答,如何为子?如何为君?今拟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卿等应曲体朕意,毋使朕为不孝罪人呢!

看看皇帝的手敕,言之诚恳,可见一斑。然而,杨廷和仍不为所动。但此时是奉诏入殿,不宜与皇帝当面争论,只好带着其他两人默默告退。

回到内阁,杨廷和迅速与两阁臣商议说:&ldo;皇上越来越胆大了,这么大的事情不事先通过你我老臣,而是自己下手敕了。&rdo;

蒋冕深有感触地说:&ldo;嗯,是要阻止了,不然,他的胆量会越来越大的。&rdo;

&ldo;怎么阻止?你能把皇帝拉下马?&rdo;毛纪无奈地说。

杨廷和立即制止道:&ldo;别扯远啦,就以老臣的名誉继续上疏。&rdo;说罢,他又对蒋冕说,&ldo;你去安排几个给事中同时上疏,给皇帝施加压力,迫使他就范。&rdo;

安排好这些,杨廷和立即拟就一篇奏疏,呈给皇上。奏疏道:&ldo;皇上圣孝,是出于天性,臣等虽然愚钝,但哪有不知道的?然而礼制所称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旨。&rdo;并随着手敕一起呈给皇上。

在杨廷和的授意下,给事中朱鸣阳、史于光,御史王溱、卢琼等人又从侧面向皇上发起进攻,大有使小皇帝腹背受敌之势。他们连续上奏弹劾张璁,要求皇帝给予严厉惩处。

面对如此挑衅,已经燃起希望之火的小皇帝的愿望又被打了下去。君臣矛盾难于调和,小皇帝唯一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大礼仪之争再次陷入僵局。

------------

章八为母哭宫舌战老臣(1)

------------

听说母亲是因为尊称问题而滞留京郊的,朱厚熜禁不住呜呜地哭起来。他丢开父亲的遗作,边哭边冲出殿外……他一看见张皇太后便嚷嚷道:&ldo;朕不当皇帝了,朕不当皇帝了,朕要回家俸养母亲!&rdo;

杨廷和胆敢将皇帝的手敕原封不动地退回,那是他深知皇帝年幼无知,朝中所有的军政大事都要依赖于他,也就是朱厚熜当皇帝,杨廷和掌实权。这不,朝中正直的官员接连上疏,要求迅速处理各类庄田。小皇帝看到这样的奏折头脑发胀,弄不清是什么意思,只好请教杨廷和。

杨廷和在处理政务方面是从来不徇私枉法的,他很细致地向小皇帝讲着。

原来,明朝自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年),皇室、宦官、勋戚等人利用手中的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建立各种庄田、皇庄,本来皇帝的庄田就数不胜数,偏偏后宫的皇后、嫔妃、太子和诸王也千方百计扩展自己的庄田。这些皇亲国戚、功勋大臣在扩充自己的庄田时,采用的手段五花八门。有赏赐的,有乞请的,还有投献侵占和廉价购买的。凡此种种,这些土地都是从贫穷的农民手中侵占而来的。特别是正德时期,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无地可种,贫富悬殊加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引发多起农民起义。因此在即位诏书中,杨廷和特别提出要整顿各类庄田,还地于民的举措。

小皇帝听后疑惑地问道:&ldo;真有那么严重吗?&rdo;

杨廷和说:&ldo;皇上派人下去清查一下就知道了。&rdo;

于是朱厚熜决定派人先查清京城附近的庄田。&ldo;派谁去呢?&rdo;小皇帝问道。

杨廷和想了一会说:&ldo;就派张璁去。这个人观念新,又有进取精神,当以重用。&rdo;

&ldo;不行,张璁有张璁的事。朕记得朝中有个叫夏言的给事中几次上疏,痛陈庄田弊端。对,就派给事中夏言去清理庄田吧。&rdo;小皇帝心想杨首辅推荐张璁去清查庄田,这不是在抽朕的吊桥吗?哼,想把朕悬在空中?办不到!

确实,杨廷和恨透了张璁。他越琢磨张璁的上疏,越认为这个人的潜在威胁最大,所以千方百计打压他,想使他无法为皇上引经据典。但其用意立即被小皇帝看穿了。小皇帝明白在大礼仪的争论中,还要依靠张璁重新夺回主动权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