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宫里已经感觉到天气的黯淡,听到人们的叫喊,立刻跑出乾清宫,登上高台一看,果真是天狗吞日。这还了得,他旋即回到宫内喊道:&ldo;崔文,快拿香纸,天上出事了!快烧,快烧,把天狗烧退,救出太阳!&rdo;
当天晚上,严嵩带着银两夜访陶仲文。陶仲文因邵元节的关系,早与严嵩相识,再加上又一同随皇帝南巡,相处了几个月,关系很不一般。严嵩一来就对陶仲文道:&ldo;真人,你说今天上午的天狗吞日是何星象啊?&rdo;
陶仲文哪会不知道严嵩的心事,却故意反问道:&ldo;严尚书也是懂星象卜卦的人呀,你认为是何意呢?&rdo;
严嵩对此并不避讳,说道:&ldo;好,我这个半瓶子水的人就先说,不到的地方还望真人指教喔。这太阳不就是我们的天神吗?今日天神被狗所咬,不是吉象啊!哎呀,真人,朝廷是不是有欺主现象啊?&rdo;
严嵩平时喜欢穿黑色道袍,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秘密人人知道。陶仲文略一思索说:&ldo;尚书说的极是。你看看那红红的太阳,一会儿发昏,一会儿被那一块黑云遮住。依贫道看在朝中是有人犯了君主,而且还是个黑衣大臣。&rdo;
&ldo;哎,哎,真人,你可千万别这么说,这种玩笑开不得,开不得呀。&rdo;严嵩急忙截住陶仲文的话,拿出早已备好的银两放到真人的手里说,&ldo;真人,话不能说得太明显,你只要暗示一下朝中有人欺主侵君,皇帝就会明白的。&rdo;
翌日,陶仲文果然被皇帝传去。即使陶仲文不说,嘉靖皇帝自己也有预感,这么多年修炼的神道告诉他,天上出现如此星象,很自然地彰显出朝廷有逆臣侵犯天子。皇帝在此问题上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谕令夏言致仕。
夏言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根本没有申辩的机会,只得黯然神伤地离开朝廷,回到乡下。
陶仲文为了迎合皇帝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愿望,在进行频繁的祈祀活动的同时,建议皇帝建筑大型雷殿,为了给皇帝示范雷坛的好处,他首先请求皇帝批准在他的家乡建筑一座雷坛,以供&ldo;祝圣寿&rdo;之用。
------------
章三十七邪说惑帝日蚀罢相(2)
------------
嘉靖皇帝当然高兴,他对陶仲文的任何计划都不会有丝毫怀疑。皇帝清楚地记得,在南巡回来的第二年,一场大病几乎夺去自己的性命。宫中太医用尽办法,珍贵汤药服用无数,仍然无济于事。宫中已在悄悄为他准备后事。万般无奈之下,陶仲文受命穿上法衣,在乾清宫的醮坛前做起道场。他诵经祈祷,挥剑劈邪,连续在坛前做了三天三夜的法事,皇帝竟然慢慢苏醒过来,又能喝水吃粥了。皇帝恢复健康后,对陶仲文感激不尽,把他当神仙对待,下诏说:&ldo;朕患恶疾,仰仗天仙地神,宗祧社稷,才得以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秉一真人竭忠尽诚,为朕祈祀。特加其少保、礼部尚书,妻封为一品夫人。&rdo;如今陶仲文奏言修筑雷殿,皇帝自然准奏,并谕批陶仲文的弟子左演法藏宗仁负责这项工程,令黄州府同知郭显文督理。后因置办工料困难,延迟了工期,嘉靖皇帝将郭显文谪为边远县城的典史,而另派工部侍郎何成前去督办。陶仲文后来一想,将雷坛建那么远,皇帝哪能跑到那儿去祭祀呢?他怕皇帝责怪,又鼓动皇帝在北京太液池之西修建佑国康民雷殿。这也是一项耗费资财的大工程。但皇帝听说建成后,能借助雷声将人间的愿望传给天帝,又眉开眼笑,欣然同意。
朝廷大臣听说皇帝将要耗费巨资建造雷殿,又是一片抽气之声,但迫于皇帝的威慑,大多数臣子敢怒不敢言。工部员外郎刘魁欲加谏阻,而且他知道上疏反对必得重祸,于是先买好棺材以备不测。刘魁给皇帝上疏道:&ldo;现在顷泰享殿、大高玄殿等工程尚未竣工,宫中的财政又告急,一年才收入几个钱呢?一次工程就要动用亿万银两。土木衣文绣,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拟于宫禁。国家的用度已经耗尽,民力也已经枯竭,却还在做一些无益的事,这样怎么能给后世以垂范呢?&rdo;
嘉靖皇帝看见此疏,恼羞成怒,当即令刑部打手杖罚刘魁于阶下,并将其逮捕入狱。
陶仲文听闻朝廷大臣谏阻建筑雷殿的风声,很是担心,他怕皇帝改变主意,自己就会一事无成。于是与严嵩勾结,鼓动皇帝排除异己。那严嵩是在陶仲文的帮助下,才将仕途上的绊脚石夏言搬掉的,对于陶仲文的要求哪里敢拒绝?他在皇帝面前大肆赞扬雷殿的好处,说皇帝建地坛为天下带来了丰收,再建雷坛,将雷神爷也供起来,请它向天神传达皇帝的心声,有什么不好呢?嘉靖皇帝听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策,对杨最、杨爵、刘魁等人相继阻谏修玄之事重重责罚,毫不留情。从此以后,内外官员对皇帝醮斋焚修之事再也不敢指责了,都争相崇道拜神,以取悦皇帝。
嘉靖皇帝以自己的铁腕排除了建造雷坛道路上的障碍,放开手脚实施计划。按照陶仲文的设计,雷殿是连接天地的轴心,所以其基础要通往地心。嘉靖皇帝别出心裁地命令道,铸造一件周长为七尺七的圆铁柱,再用七七相乘,得出其长度为四十九尺。三十尺入地,直达地心,其余部分则接入上天。
浩大的工程开始了。成千上万的民工集中到太液池,昼夜不停地开挖地基。因基础离池水太近,挖掘不到一人高时,地下的泉水就直往上涌。因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排水设施,不一会儿那裹挟着泥土的水浆把民工淹没了,民工们只好浮出水面,想法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