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嘉靖玩弄大臣 > 第183章(第1页)

第183章(第1页)

严嵩这几天发现满朝有十几位官员弹劾陆炳,睡在半夜里还窃窃地发笑。他听到门人来报是陆炳,阴笑着令门人放他进来。

陆炳带着沮丧的神情走进严府,觉得自己此时像个叫花子一样正在四处乞讨。严嵩早已站在前院满面笑容地迎接他,故意惊异地说:&ldo;陆大人近来可好?怎么一脸的不高兴?唉,人啊,就是要心情愉快,愁眉不展就会老哟。&rdo;

陆炳听到这几句话心里很不舒服,突然不想向严嵩谈自己的事了。严嵩看出了他的变化,关切地说:&ldo;不是老夫幸灾乐祸,这人遇到坎坷的时候,就要有一个好心态,像你这么愁眉苦脸的,怎么能化险为夷呀?&rdo;

既然严嵩点破了自己的心思,陆炳也就不再矜持,他将到夏言那里的遭遇说了后道:&ldo;有什么办法能使夏言改变主意呢?&rdo;

严嵩心想,一定要使陆炳与夏言两人的关系搞僵,不然就没有达到目的。他想了想自己采用的方法,简直是出了自己祖宗八辈的丑,却又是最能激起内心仇恨的。便对陆炳授意道:&ldo;夏言虽然性格秉直,但也有心软的时候,你不妨再去拜访一次,如果他还是不答应,你就跪在他的床前号啕大哭,一直哭到他答应为止。&rdo;

陆炳自小跟着皇帝,耀武扬威惯了,哪做过跪地求人的事?听了严嵩的计谋,他只是摇头,表示自己难以做到。

严嵩又进一步开导他说:&ldo;常言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古时韩信忍得胯下之辱,后来才成为一代名将。陆大人之事牵涉到人命关天的大事,跪地求情算得了什么?不管用何方法,只要躲过这一劫,还怕以后没有机会报仇?&rdo;

这一下正点到陆炳的心灵深处,他那满腔的怒火就快要喷发出来。他咬牙切齿地说:&ldo;好,严大人,陆某就听你的,这笔债总要叫他还的!&rdo;

陆炳又一次到夏府拜见夏言,他泪流满面地说:&ldo;首辅手下留情!小人知道枉杀朝臣是死路一条,但这件事毕竟已经过去几年,只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要害小人而已,大人如果太认真,就要上那班小人的当啊!&rdo;

夏言听后,觉得奇怪,便说:&ldo;小人能平白无故地诬陷你吗?依你的意思,谁处理这件事谁就会上小人的当,是不是?那么这个小人是谁呢?你知道吗?&rdo;

陆炳被问得哑口无言。他知道是小人在兴风作浪,但在他心目中,朝廷大臣个个对他都是友好的,谁会暗中捅他一刀呢?他只好说道:&ldo;夏首辅,不管怎么说,我陆炳求你了,不要把这件事呈送给皇上,那样事情会闹大的。&rdo;他看夏言还是一脸的严肃,并无半点退步的意思,突然往他面前一跪,伏地便哭。

夏言惊诧不已,这多像严家父子的一套啊。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正是严嵩亲自授给他的妙计。夏言面对这七尺汉子、锦衣卫千户、都督同知,以如此方式向他求情,心里为难极了,便对他推心置腹地说:&ldo;陆大人请起来,起来我们才能说话。&rdo;那陆炳牢牢记着严嵩的交代,不管夏言怎么说,只要他不明确表态,就不站起来。夏言反复劝说道:&ldo;你不起来,我们怎么谈话呢?&rdo;

陆炳只是一个劲地伏地痛哭,根本不听夏言的劝说。

夏言只好自己站起来在屋里边踱步边说:&ldo;我知道这件事在皇帝那里的结果,所以你就不必求我了,是什么结果,都在乎皇帝一句话。&rdo;说完自己便躲到一边去,把个跪着的陆炳一个人丢在厅堂里。

这时,夏府的一个仆人来到厅堂收拾茶具,陆炳好不气恼,呼地一声站起来说:&ldo;首辅,你不要做得太绝情!&rdo;他丢下这句话,怒气冲冲地走出夏府。

夏言先是一愣,继而又微微一笑,心里仿佛是在告诫自己,不要怕他的信口威胁。他想自己的话已经说到那种程度了,陆炳为什么还是那么气恼呢?唉!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在他官复原职后,最让他担心的并不是像陆炳这样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大臣的案件,而是西北边防的混乱。虽然皇帝已经御批修筑大同至宣府的长城,但漫长的边境是能够靠长城防得了的么?鞑靼各部不断越境抢劫骚扰,这使夏言忧心如焚。

------------

章四十四夏言斩首严嵩庆贺(1)

------------

嘉靖皇帝置夏言于死地,这帮助严嵩根除了挑战自己权柄的劲敌。严嵩对陆炳在这场生死斗争中的作用感激涕零,当即用八人大轿将陆炳接入府内设宴庆贺。刚刚从大牢里放出来的甘肃总兵官仇鸾也在其中。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在加强边防之后,混乱的边境出现了好的势头。五月,鞑靼势力最强的俺答部派使者到大同,请求与明廷通贡互市。这是对方表现出来的友好姿态,按说驻防的官员是应该欢迎的。可是当使者进入大同镇总兵官的府邸时,却被其家丁董宝等人逮捕。那使者再三解释其和平意向,但董宝一意孤行,残酷地杀害了使者。他要学原大同巡抚龙大有,杀了使者,可以得到皇帝奖赏,并有可能像龙大有那样提拔到朝廷当兵部侍郎。

宣大总督翁万达发现这一恶性案件,立即上疏朝廷,奏请严加惩处董宝等肇事者。为了缓和双方的敌对关系,他又在关口公布告示,倡导友好交往。奏疏送达京城,夏言极力劝说皇帝准奏。但嘉靖皇帝仍然记住严嵩的唆使,拒绝俺答的请求。翁万达以后又经过多方面调查,连续两次上奏说明俺答求贡的诚意,请求皇帝批准奏疏,允许与俺答通市。皇帝不但不批准,反而将翁万达斥责一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