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七扶乩辨奸私访严宅(2)
------------
要说弹劾严嵩,在朝廷大臣中历年就没有停止过,但光上疏皇帝,并没有什么用处,弄不好还落个杀头之罪,最轻的处罚也要被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徐阶要吸取三年前的教训,不能轻易指使手下亲信上疏,必须另想他法。他想,在朝廷中,大臣听皇帝的,皇帝听谁的呢?原来是听严嵩的,但他现在是最听神仙的。谁能代表神仙呢?当然是道士。那时候陶仲文已死一年多了,没有道士陪同皇帝修玄论道,总不是好事啊!徐阶据此定下计谋,抢在严嵩的前头,大胆向皇帝推荐了一名来自山东的道士蓝道行。
蓝道行在京城名气最大的是善于降紫姑扶乩。道教山山有仙,峰峰有神。据说这位紫姑就是主管厕所的女神,她的乩语是最灵验的。蓝道行向嘉靖皇帝介绍说,在扶乩之前,皇上必须把所要问的事情写在纸上密封好,让太监带到扶乩之处焚烧,再请求神仙降临,以乩语答复。如果乩语不准,不是道士不灵,而是送帖的人污秽不洁,神仙不愿意降临写意。皇帝一听,觉得这个蓝道行自有特点,而又与青词传神的道理相符,对他有了崇敬之心。皇帝按照扶乩的要求,写了几帖字句让他测试,果然次次准确,这引起嘉靖皇帝浓厚的兴趣。扶乩可以让神仙写出神意,他认为这才真正实现了与神通话的目的,比青词那种形式又进了一步。
嘉靖皇帝有好多话要与神仙讲啊,他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心里想的写在纸上,交给太监福顺送到蓝道行那儿。蓝道行按照自己的程序开始扶乩操作,他用细沙撒在地上,细沙上支一个小架子,架子上绑一支筷子,意为神仙用的神笔。然后焚烧纸条,自己微闭着眼睛,嘴里不住地念着咒语,不一会儿,果然看见那支筷子神奇般地挪动,在细沙上面画来画去。乩语出来了,再密封好由太监福顺送回去给皇帝验看。皇帝看了半天,不明这是何意,也就是说这乩语没有准确地表达出他的心思。于是对福顺训斥道:&ldo;你的手是不是很脏?看看你的鼻屎都出来了,难怪神仙不语哩!&rdo;接连几次,太监都要受到如此的训斥。
送纸条的太监福顺被皇帝怪罪了几次,感到做这事并不轻松,每次胆战心惊的,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只怕小命难保啊!福顺慢慢学乖了,从此在拿到纸条时,偷偷地拆开看看皇帝到底写的是啥,再向蓝道行透露。从这次开始,降下的仙语都合皇帝的心思,于是龙颜大悦,对蓝道行的&ldo;道行&rdo;坚信不疑。
这天,徐阶与严嵩都在内阁办公,他看见严嵩将一本密札封好藏在长袖里,推测他一定有密奏呈给皇帝,徐阶抓住时机,想方设法给蓝道行通风报信。
嘉靖皇帝早就在思考严嵩的问题,现在感到扶乩的神语百发百中,这次将自己真正的心思写成纸条,密封好,让太监送过去给蓝道行。小太监福顺又故伎重演,将纸条的内容如实地告诉蓝道行。蓝道行又按照程序摆弄一番,扶乩出的神语预言说:&ldo;今日有奸臣奏事。&rdo;
嘉靖皇帝看后,正在纳闷,谁是奸臣呢?恰巧严嵩这时神秘进殿,他行了常规礼仪,从长袖中抽出密札送到皇帝的龙案上。皇帝直愣愣地盯了他一眼,感到眼前晃来晃去的严嵩确实像个奸臣。皇帝自问道,怎么朕的想法与神仙这么一致呢?
嘉靖皇帝开始对蓝道行尊崇有加了,专门将他请到万寿宫,要与他探讨扶乩的学问。那蓝道行夸口道:&ldo;皇上要学扶乩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辨别忠奸啊!&rdo;
他这么一说,皇帝倒想起昨天的乩语,心想你只说有奸臣,并不知道是谁来奏事的,朕要考考你,看是真神还是假神。他对蓝道行说:&ldo;朕想请道士即刻占卜一下,在内阁辅臣中谁忠心耿耿,谁奸邪不轨呢?&rdo;
蓝道行故意走到宫殿的醮坛前,象征性地烧了一张纸,又仗剑舞了一会儿,掐指一算,惊慌地禀报道:&ldo;皇上,朝廷可有个叫严嵩的么?神仙说他们父子专权纳贿,危害社稷呀!&rdo;
皇帝一听,虽合自己的心思,却并没反映出来,只故作糊涂地问道:&ldo;玄玄上天,怎么不及早处置他们呢?&rdo;
蓝道行诡秘地答道:&ldo;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天正是要将他们留给皇上亲自处罚的呀!&rdo;
对于神道的指示,嘉靖皇帝坚信不疑,这更加增强了他除去严嵩父子的决心。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的一天不同寻常,都御史邹应龙一早出宫办事,在回宫途中,天公突然发怒,雷雨大作。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闪电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将天空劈成两半。邹应龙没带任何雨具,就近钻进一户人家躲雨。一问才知道这家的主人是内侍太监福顺,此刻正好在家休息。大雨倾盆而下,天昏气闷得令人发躁,他们免不了闲谈起来。邹应龙看这内侍比较老实,大胆地向他打听宫内的情况说:&ldo;仁兄肯定听说过不少消息哟,能不能透露一点?&rdo;
这福顺正好是负责给蓝道行送纸条的那个人,他连连摇头道:&ldo;说不得,说不得呀!&rdo;
邹应龙听后,愈发感到好奇,故意激将道:&ldo;你是不是以为我是严嵩的人啊?&rdo;
这一说,太监果然松弛了许多,说道:&ldo;最近,皇帝密令蓝道行扶乩,问的是天下何以不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