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要求真的不高。
到了七月,陆辛夷庄子上的杂交三号开始收割了。
围观的除了隆兴府的大小官员以及部分地主乡绅外,还有陛下派来的亲信——范绰。
鲍御史已经老了,干不动了,范绰接了他的班,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这次是他代表皇帝来亲自看看,这水稻种子是不是真的如同秦砚奏折上所说的那样。
开镰这天,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都被叫来割稻了。
所以一时间庄子上人头攒动。
陆辛夷让范绰随意挑选三十亩田。
范绰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随即选好了后,老百姓们欢呼一声后就下田割稻了。
人多,所以就很快,用了半天的时间,这三十亩的水稻就已经完成了收割——打谷——称重了。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每亩水稻比平常稻种收的要多八十斤左右。
可不敢小瞧了这八十斤,百亩就能多将近万斤,这万斤又能养活多少人?
一笔账算下来都心惊胆战。
等这批稻谷晒干后再次称重,也要多六七十斤的样子。
范绰很是高兴,将陆辛夷夸了又夸后范绰就连夜带着这一批稻谷直奔京城。
陆辛夷也很开心,她的一点点努力就能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这可是大功德啊。
转眼又过去了一年,稍微有点关系的人都知道江南西路这边的粮食每年都高产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个荣和郡主陆辛夷。
于是来这边求购稻种的人越来越多。
再加上辣椒以及橙子这些特产也渐渐有了名,于是来这边贩辣椒、西瓜的商队,以及来求果树的商贾们络绎不绝。
更有地主们成群结队来求学,想知道为什么这边的水稻棉花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收成比别的地方高。
陆辛夷也不藏私,但也不是谁来问都说。
她会想问这些人收多少租子。
只要是收佃户七成租子的地主,她一概不教,教会了他们只会让他们的口袋越来越鼓,他们的佃户越来越苦。
那些收佃户六成租子的,她会选一样交。
只收佃户五成租子的地主她这一年来也就只遇到两个,这两个地主问的问题她是倾囊相授,并且让他们回去后保证把这些法子交给普通农户。
渐渐的,陆辛夷的大名开始在农民之间流传开来。
江南东西两路的老百姓都知道,转运使的夫人是个非常好的女子,经过她知道的农作物都要比之前兴旺。
所以渐渐的就有人传秦夫人是后稷转世。
以至于陆辛夷带着人去到乡下,就有老百姓跪拜。
搞得她很是无奈,一再强调不要传这些话,会给她带来很多麻烦。
后续出门她基本就带一两个人,都做普通农妇打扮。
后来陆辛夷发现,她光教会那些地主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她真正要教的是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