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实允许吗?
历史上,无数将领怀揣同样的理想,誓要踏平漠北,功标狼居胥。
结果呢?
他们一踏入草原,连王庭的影子都没见着,便已迷失方向!
更有甚者,在迷途中遭遇草原精锐,落得个丢盔弃甲,甚至丧命。
此刻的副将,虽心中波澜,却未再多言劝阻。
在他看来,正值血气方刚年纪的朱桂,怎会听得进劝?
何必自找没趣。
不过,副将在心底默默做出了决定:
万一朱桂真的迷路,遭遇草原主力围攻,他愿与朱桂共生死!
若能与朱桂同赴黄泉,家中老小或许还能得到妥善安置;反之,若独自逃生,依皇帝的性情,恐怕全家难逃一劫。
朱桂并未去探究副将的心思。
事实上,他之所以选择不通报,原因很简单——这次针对草原的行动,是闪电战!
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战略目标,
在此过程中,所有遇见的敌人,都要被灭口,以掩藏自己部队的行动轨迹!
这也是为何朱桂不声不响地离开大同府,直奔蒙古腹地的原因之一。
而向朱元璋汇报,既费时又存在泄密风险,故而被朱桂否决。
“速度,乃兵之关键啊!”
朱桂心中暗叹。
当然,他敢于使出这般险棋,也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眼下的北伐大军分为两路。
一支由晋王朱棡率领,掌控山西布政司军务;
另一支则由燕王朱棣挂帅,手握京城兵权,麾下不乏傅友德这样的名将。
这意味着两路主力军各有统帅,若朱桂加入,极可能受到制约,难以在这场北伐中独树一帜,立下盖世之功!
于是,朱桂决定剑走偏锋,意欲带着五千精兵绕过明军主力,独自开辟一片功业天地!
在“闪电战”鼻祖的战术启示下,朱桂信心满满,誓要在草原上所向披靡,畅行无阻。他借鉴了那套对匈奴屡试不爽的策略,精心调教自己的部队。
他吸纳了了解草原风土人情的流浪百姓,让他们充当向导,正是有了这些周密准备,朱桂深信,自己的行为非但不是冒险,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与探索!
他转头对身边的副将说:“告诉兄弟们,一旦我们灭了北元朝廷,我一定向父皇请功,到时候咱们痛饮三天三夜,庆贺胜利!”
副将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代王的胆魄确实令人钦佩,可草原上的凶险却也让无数中原勇士埋骨他乡,没人敢小觑草原上的悍勇之士。
朱桂仅凭消灭一个小部落就志得意满,谈论起攻伐北元朝廷,甚至连北元的影子都没见到,就预想请功、饮酒,这份轻率实在不像是一位真正懂兵的将领应有的表现。
副将的心头不禁涌上一丝绝望,恐怕这次真是要与代王一同葬身草原了。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