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当下陈兴显不得不开始理清自己的身世,和所处的这个世界。
这个平行时空,现在是大明隆庆二年(1568年)。
而围在自己身边的三个少年,则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老二陈兴祖、老三陈兴荣、老四陈兴宗。
再加上他自己的名字陈兴显,取意为“显祖荣宗”。
他们的名字,是来自那个未曾谋面的、所谓的父亲。
这弟兄四个的父亲,是个痴迷于功名的读书人。
他们那名为陈永曦的父亲,在十五岁的年纪上,通过了县试。
而后当年又通过了府试,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陈永曦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都未能通过院试。
连一个秀才的功名,都未能博得。
岛上世代生活的渔民们,对于这个痴心妄想“差一点”就中了秀才的人,送了个外号“假秀才”。
这个假秀才老爹,是白天一心只读圣贤书,晚上则在床上安心的干活。
他的这番作为,可苦了四兄弟的母亲,葛氏。
族中别的男人,都是自己打条船去海上搏口饭吃,好养活自己的妻儿老小,这也是岛上祖祖辈辈的谋生手段。
再不济去那些渔船上当个水手,也能混的一家老小的温饱。
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葛氏也只能靠着给族中其他人家修补渔网补贴家用。
而族长念着陈永曦读过书,在族里祭祀的时候有点作用,能撰写祭文之类的。
所以让陈永曦在祠堂里一边读书,一边看管祠堂,每月补贴给他们家一点粮食。
这才让这个六口之家,不至于饿死。
可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眼看四个孩子是越长越大,也是越来越能吃。
葛氏只好想方设法的从自己的嘴中,省下一点口粮给儿子们吃。
只是这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再加上过度劳累,导致葛氏疾重难返,不久便追随太奶奶去了。
而陈永曦再次不第后,加上老婆的离逝,他在祠堂里借酒消愁,不慎碰倒了油灯,导致祠堂走水。
不但祠堂烧的片瓦不剩,他自己也一命呜呼。
这四兄弟顿时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而族中也是再也没法再容下他们。
隆庆元年的时候,朝廷放开了海禁,来往的商船也变的多了起来。
在老大陈兴显的带领下,四兄弟上了一艘前来招募水手的商船,想着好歹能混口饱饭吃。
只是兄弟几人都是瘦瘦巴巴的,因此体力不支的陈兴显才从桅杆上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