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你们陈队长呢?&rdo;带队的一名中校问道。
&ldo;他正在指挥处理那些整肃出来的家伙,是否让他马上来?&rdo;一名宪兵少校问道。
&ldo;不用了,警戒都部署好了吗?&rdo;
&ldo;请放心!&rdo;
不过导弹部队的这位中校显然还不放心,留了那辆龙骑兵防卫车在营门口。车队所到之处每个岔路口有宪兵,在进入神秘的15号洞库前,就没有宪兵了,由中校带来的1个班接管了警戒,指挥车让到了一边,下来的人以电子钥匙开了门,一些工作人员率先进去,接着是10辆导弹运载车鱼贯而入。最后一辆车入库不久,变故就发生了。这个库在小山谷的底部,那个警卫班只是注意进口处,突然间从陡峭的山坡上飞射而下的子弹结束了他们的任务,而同时有数枚强烈闪光震荡弹飞进了洞库。相对封闭的洞库环境增强了这些震荡弹的作用,入库的人悉数失去了知觉,这类效应弹对周围物体的破坏是极小的。
随即进入洞库的我军战士控制住了这些台军官兵,交由审讯专家隔离审问。我军的这支突击队原定的任务中有突击台湾4座核电站的小组,他们配置了一些检测放射性的仪器。经过仔细的检测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此时审讯组也有了突破。这批台军带来的工程人员中有一名愿意合作的,交待了洞库中是10枚&ldo;天马&rdo;中程地地导弹,有效射程达1000千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出来后,因为违反当时的美台条约,遭到了美国的制止。美国派来的检查组销毁了研制的全部资料和生产设备,唯独&ldo;漏掉&rdo;了这批成品,被台军秘密地储存了起来。吕屯奎直到成为台湾执政人物很久后才得知了它们的下落,现在认为是时候了妄图使用他们来&ldo;威慑&rdo;解放军。核弹头倒是没有的。这批人和导弹后来都由安-124运到了我军的导弹研究院去了。
我军又控制了台军的一个洞库,王克成立即通报了师长。要知道突击队虽然人人精干,但是数量终究有限。他们绝对无法抵挡敌军大兵团的反击,此时最紧迫的就是将兵员投送到位。很多人自然想到我军庞大的运-14(电动伊尔-76)、运-8,甚至那些安-124&ldo;鲁斯兰&rdo;运输机。可此时并不具备动用它们的条件,这些大家伙大量出动的话绝对瞒不过美军的e-3预警机,甚至可能招来美军舰载机群的大规模突击。我军总参谋部对此有预案,那就是大规模动用运-6来完成这一阶段的兵力投送。此时还有一个条件已经具备,南湾-恒春基地已经落入我军手中。
谈到运-6不由得要略微展开一下。对我军自行生产的第一款运输机运-5(仿自大名鼎鼎的前苏联的安-2)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安-2是一款双翼轻型飞机,头部是一台1千马力的活塞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5500千克,最大载重1。5吨,巡航速度190千米时,航程700千米。以现代的目光看来是一架不起眼的小飞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它上世纪四十年代出世后的20多年里,庞大的前苏联的客货运总量的70%是由该型运输机完成的!而且以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强大设计力量虽然将其改装为农用型、水机型、高空气象研究型、灭火型、空降型应用于各个领域,居然要经过50多年的努力才设计出它真正的后继机型:安-3,那已是换了一个世纪。可见安-2当年不凡的设计。
双翼轻型机安-3外形基本与安-2相似,不过内容已大不相同。头部一台涡桨发动机1375马力,在零下40度也能启动;最大起飞重量5800千克,最大载重1800千克,巡航速度255千米时,航程1230千米。这些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而且起飞滑跑距离由230米减少到140米,降落滑跑距离由190米减少到95-105米。蒙皮也改为新型的合成纤维布了,还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由此乘员可由2人减至1人。它也有各种改型,其客机型装12个软座,搭载9名乘客,3名服务员,有行李架和厕所。价格仅为同类型公务机的12,使用费为13。
当然安-2在前苏联能得到广泛应用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前苏联地域辽阔,在其东部地区小城镇分布很分散,而且油料又相对便宜。而在我国,汽油在建国后很长时间都是进口的,东部的人口相对密集,而西部大开发那时也未提出。另一方面非常需要它的西藏,不像低平的西伯利亚大平原,由于海拔太高它又上不去(安-2的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下,即使安-3也只是提高到3000米)。所以安-2和运-5在我国发挥的作用不如在前苏联那么大。
本世纪初安-3出现后,我国也引进了一些,一方面是替代安-2,另一方面我国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石油不再是紧缺物资,西部大开发也需要一些此类飞机。军方对它也发生了兴趣,那就是它极短的起降滑跑距离,理论上只要加强起落架强度,它是可以在航母或重型两栖舰上起降的。而在特种战争中,它的纤维布蒙皮,大大减小了雷达反射截面,而且它的低空性能极佳,有利于低空渗透。不过我军真正下决心引进安-3的生产线,还是在金龙电池发明后。当时安东诺夫公司也未能大量推销出安-3,金龙电池对安-3性能的提升是极大的,双方一拍即合。
机头换装一台我国的1千千瓦航空电机,由于短时间功率可达1500千瓦,起飞滑跑距离也降到了140米,起落架加固型的电动安-3实现了在航母和两栖舰上的起降。航程则增加到了2000千米,航速也有所增加。对民用型来说安全性、价格和使用费这三项更具吸引力。到去年底已经生产了300多架运-6(电动安-3的国产型号),为了准备台海大战,生产厂全力以赴,在战前又生产了200多架运-6a。运-6a以镁钠合金管件制作焊接的机架,机舱底部的要害部位以凯夫拉纤维防弹板护卫,加装微光夜视仪等夜航设备。载重量仍为1。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