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已经感觉到目前的解放军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对手,尽管中国一再声称是&ldo;发展中国家&rdo;,他们的人均gdp值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很靠后,但是他们拥有有效的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有效的反卫星手段、庞大的军用卫星群,甚至拥有可以飞越美军航母群侦察的超高空侦察机,这一点最令中将恼火。美军一贯认为自己有特权派遣侦察机到别国的领空去侦察,并未研制超高空的截击机。现在中国研制的歼-21击落了&ldo;曙光女神&rdo;,而且由此改装的侦察机堂而皇之地从他头顶飞过。巡洋舰上的nvhf甚高频雷达和侦察卫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但美军的战机和导弹都不可能得到制导数据,这些侦察机肯定有隐形措施,再说也没有导弹能追上这种侦察机。好在美军还拥有巨大的优势,足以抵消这一小小的缺憾。
fa-22&ldo;猛禽&rdo;可是一款非同小可的第四代战机,至少美国人认为那是世界上唯一正宗的第四代战机。特征是隐形-包括雷达波和红外隐形、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优越的整体战术性能――体现在高性能综控电脑和大功率相控阵火控雷达an/apg77,其低截获概率模式极具震撼力,同时跟踪目标数超过30个,并能同时攻击其中的6-8个目标。原先它的设计是为了替代f-15,作为制空战机,后来为了得到更多的订货量,改进了它的对地(海)攻击力,把编号都改为fa-22强调了对地攻击能力,甚至在2002年时提出要在该型战机的基础上发展fb-22轰炸机。每架价值2亿美元呢!由它们打前阵是理所当然的。
就在梅里斯等人在战术中心静候佳音时,2个f-22中队的带队指挥官谢尔曼中校却有点发愁。远处e-3c传送过来的信息指明与他们对阵的是24架苏-27,可是他的雷达屏幕上却是24个模糊的光斑。他隐约地感到中国人在战机的翼尖上加装了&ldo;内斜视&rdo;干扰系统,那是本世纪初美军率先研制成功的机载雷达干扰器,当翼尖的2个圆柱形小舱的天线接收到来袭导弹的弹载雷达发射的脉冲时,会作出相应的增强反射,弹载雷达接收到的回波由于&ldo;交叉极化&rdo;效应,难以对目标准确定位,弹载雷达是不可能装备复杂的反干扰装置。小舱的前后都是相控阵发射天线,对前方和后方来的雷达制导导弹的作用最明显,对侧面的效果会差些。f-22的火控雷达尽管功能超群,在&ldo;低截获概率&rdo;模式下也难以对这些目标精确定位。
当双方接近到80千米的时候谢尔曼发现对方没有启动火控雷达,他与e-3上的指挥官都认为这些苏-27是在依靠a-50u预警机提供战术信息。而现在机群距那2架a-50u足有400千米,对方不可能发现自己的。于是他命令率先发起攻击,尽管ai-120c型空空导弹的最大射出已经提高到90千米以上,他怕中共飞行员故技重施来个掉头逃窜。&ldo;猛禽&rdo;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隐形就不能使用4个外挂架搭载导弹,内置弹舱只能挂6枚ai-120c,另有小弹舱挂了2枚&ldo;响尾蛇&rdo;格斗导弹,不过一旦要与苏-27之类的战机搞近距格斗那就不太妙了。为了追求隐形,&ldo;猛禽&rdo;可是牺牲了不少机动性的。现在每架&ldo;猛禽&rdo;都打开弹舱射出了2枚最新型的&ldo;阿姆拉姆&rdo;,分别扑向2架敌机,美军实施的是夹击战术以提高命中率,说实在的要对付苏-27之类的高手,此类远处导弹的命中率实在是不高。
可是中校也明白他的这一动作相当致命。一般的超视距导弹攻击时,机载雷达能探测到远处的敌机,但无法探测敌机发射挂载的导弹,要等导弹接近到35千米左右的时候才能探测到。可是&ldo;猛禽&rdo;却不同,它打开弹舱时rcs猛增,一般的雷达此时都能探测到它。对方不仅能测定它的位置、航向,还能知道它发射了导弹。果然,那些苏-27开始启动机载雷达并激烈地机动起来,不仅散开来进行蛇行机动,而且上下翻飞。谢尔曼他们被迫转换了雷达的运行模式,那些&ldo;阿姆拉姆&rdo;在中段是被动雷达制导的必须由载机为它照射目标,导弹上的接收机可不能按照lpi(低截获概率)模式运作。果然屏幕上目标显得清晰多了,an/apg77雷达的处理器确有非凡的抗干扰能力。可是谢尔曼很担心那些导弹上的弹载雷达能否抵御此类&ldo;内斜视&rdo;干扰器。那么一直进行被动制导好了,哪可不行,中校知道他一打开雷达的正常运作模式,所谓的雷达隐形就荡然无存,对方的被动跟踪系统就能锁定&ldo;猛禽&rdo;。这种险是不能冒的,每架&ldo;猛禽&rdo;价值2亿美元啊。
ai-120c的速度是5马赫,发射时的距离是80千米,对方尽管在作机动,仍是向前推进的,35秒后导弹接近到敌机的17千米处,谢尔曼他们发出指令,让阿姆拉姆启动弹载雷达进入主动攻击状态,自己立即把火控雷达切回lpi模式。此时&ldo;猛禽&rdo;距苏-27也只有54千米了。令他困惑的是那些苏-27并未发射著名的aa-12导弹,他们的雷达至今也没有发现导弹的踪影。难道那些飞行员想搞近身格斗吗?令中校沮丧的是敌机在导弹启动弹载雷达后,都不再作规避动作,而是笔直地迎着导弹飞行,同时又在急速降低高度。只有苏-27能作此类高机动飞行动作,就是飞机轴线不变的情况下作升降或侧飞。17千米的距离,ai-120c只需要飞行12秒钟,可是13秒后那24个目标还在他的雷达屏幕上闪烁,只有2个目标似乎急速地下降了片刻。48枚导弹的命中率几乎为零(中校估计轻伤了2架敌机),他的13远程打击力量完蛋了。此时他的机群与对方已经接近到40多千米了,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当机立断命令再次发起导弹攻击,仍然是夹击。由于距离近了一半,2枚导弹的夹角大多了。于是又是48枚导弹疾速地向&ldo;苏-27&rdo;机群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