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战国五大公知(出书版)》作者:刘勃【完结】
内容简介&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
平等、民主、自由、民权、法治这些看似现代的主流观念并非现代产物;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的五位公共知识分子就已提出过类似的言论。本书将拨开历史迷雾,还原&ldo;战国五大公知&rdo;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第一次公开讨论。
墨子谈平等:&ldo;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rdo;墨子其实是最讲究发号施令的人,也极端强调尊卑之别;只是在他看来,尊卑不该以血统来划分。
孟子谈民主:&ldo;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rdo;孟子行仁政,而仁政的本质就是&ldo;保民而王&rdo;。
庄子谈自由:&ldo;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rdo;骨子里,庄子喜欢的是激越恢弘的意象;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缩手缩脚的朝堂生活,他接受不了。
荀子谈民权:&ldo;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rdo;荀子非常强调君的人事任免权与君权分离,因为这足以使一切虚君主张成为泡影。
韩非谈法治:&ldo;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rdo;韩非坚信,人性是坏透了的;所以,要想维护权力只有两条路‐‐&ldo;法&rdo;与&ldo;术&rdo;。
翻开本书,逐本溯源,探寻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源头。
==================================================
序言
这本书谈战国五子,按照活动年代的顺序排列是: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正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说,中华帝国是孔夫子和秦始皇缔造的。而上述五位活动的年代,恰好是孔子去世之后,始皇帝统一之前。他们是大变革时代的革命党与保守派,是那个社会背景下的先锋与公知。
而所谓&ldo;公知&rdo;是&ldo;公共知识分子&rdo;的简称,在这个词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爆并充满贬义之前,它和&ldo;知识分子&rdo;几乎是同义词。摘抄余英时先生的解释:
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ldo;社会的良心&rdo;,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里所用的&ldo;知识分子&rdo;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并不是泛指一切有&ldo;知识&rdo;的人。这种特殊涵义的&ldo;知识分子&rdo;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ldo;知识分子&rdo;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ldo;知识分子&rdo;,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余先生又说:&ldo;熟悉中国文化史的人不难看出,西方学人所刻画的&lso;知识分子&rso;的基本性格竟和中国的&lso;士&rso;极为相似。&rdo;
确实,以专业知识而论,谁要是夸说诸子今天还如何了得,只能推断为别有用心。但不可否认,那时的许多问题,还是今天的问题。
以韩非子为例。
先秦,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最有名的七子里面,按年代排,韩非是殿军。韩非看前面六位都不太顺眼;相应的,在怎么跟领导人谈心的问题上,韩非一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小媳妇相,在那六位那里,大概也很难引起共鸣。
而这六位亦是各有各的个性。
《老子》这书,自说自话。一个老爷子面无表情地在念叨,语音语调从头到尾没有抑扬顿挫,爱听不听,不听拉倒。
孔子是低调的,主张跟领导说话要客气,但原则问题不让步。他认为国家领导人听不进不同意见就该亡国,跟你说不通我就自己辞职走人。并且,看《论语》的记录,孔子评价起国君或官员们来,态度常常也并不像他主张的那样谦恭。
墨子很自恋,觉得就他最牛。即使全世界都在反驳他,在他看来也不过是集中天下的鸡蛋砸石头。《墨子》书里记录他和别人的辩论,都透着这股子气势,和国君说话,也不例外。
孟子也嚣张。&ldo;道高于君&rdo;是他的基本立场,&ldo;说大人,则藐之,毋视其巍巍然也&rdo;是他的基本态度,&ldo;帝王师&rdo;是他的基本定位。所以人家问他,咱们大王对您很客气,您对他就不能尊敬点吗?他的回答竟是:&ldo;我经常把尧舜之道讲给他听,不就是对他最大的尊敬吗?&rdo;
庄子更不必说。庄子稀罕跟国家领导人说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领导不爱听,他当回事吗?
韩非的老师荀子,讲究&ldo;尊王&rdo;,倒也是特别强调要突出领导权威的。但他一张嘴仍然会说,你们这些国君拿齐桓公、晋文公当奋斗目标,但我们孔门弟子,就算只是个小孩子,都觉得谈这个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