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战国五大公知txt电子书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有制造混乱的君主,没有注定混乱的国家;有能够带来盛世的圣人,没有能够带来盛世的制度。后羿的射击法没有失传,但学习此项技术的人并非都能成为神箭手;大禹治国的典章还在,夏朝却早已经灭亡。可见制度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规章不能脱离人而运行。制度的存亡,取决于人才的得失。制度,是治国的源头;而君子,又是制度的源头。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古代世界这道坎几乎是跳不过去的。

《圣经》里,犹太人多少次恳求上帝赐给自己一个王。

雅典是古代民主的典范。对波斯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靠的是地米斯托克利个人的卓识与狡猾;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惨败,修昔底德写战史时总结原因,竟归结为伯里克利的病殁(因为他能够&ldo;领导民众,而不是被他们领导&rdo;)。民主制的成败兴废,系于伟大领袖一身,其果民主云乎哉?

把共和体制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罗马,在征服了地中海世界之后,尽管心不甘情不愿,却仍然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人的统治。恺撒想独裁,贵族必满怀道德激情地刺杀之;但再经过十多年的战乱,新的独裁者奥古斯都说自己想退休,元老们就慌不迭地恭请他留在岗位上。

直到近代英国,经历过斯图亚特王朝后期乱糟糟的局面,霍布斯写出《利维坦》,也是认为人类天生的欲望把人生弄得&ldo;险恶、残酷而短促&rdo;,理性全靠后天培养(类似&ldo;化性起伪&rdo;),议会会造成更大的浪费,议会分裂的结果往往就是内战。总之,还是君主制最完善。

所以,在战国末年的情势下,荀老师把&ldo;以民为本&rdo;作为理论的出发点,结果却推出了要更加尊崇君王的结论,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大概是他能想到的自保自强,免遭侵略和屠戮的唯一办法。

他仍然赞同汤武革命,却极力否定尧舜禅让,也正是在民本与尊王之间找平衡。必须先有桀纣造成尖锐的君民矛盾,商汤、周武王的革命才有合法性;但无需君民矛盾,禅让一样可以进行,这太容易成为权贵篡位的理论依据(后来的王莽、曹丕、司马炎、刘裕们,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承认革命是捍卫民本的大原则;否定禅让,实际是企图减少来自高层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荀老师在理论上赋予君至高无上地位的同时,他对君也充满了警惕。

我们知道,政论家谈人性,总是和他的政治主张密切相关的。

像托马斯潘恩那样,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人因为善而组成社会,因为恶而需要政府。而政府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不得不要的坏东西。这样的理念自然会主张限制政府权力。或者我们不妨打这么个比方,政府就好像是一只避孕套,它的价值在于防止意外而不是创造,而且它的存在最好让人感受不到。

如果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是极端之善,坚信&ldo;人是何等巧妙的天工,理性何等的高贵,智能何等的广大……行动多么像天使,悟性多么像神明,真是世界之美,万物之灵&rdo;之类的言辞,那么这样的人会专心做自己,对权力不感兴趣。骨子里,偏好的是无政府主义。像庄子一派,没事就念叨人的自然状态有多么完满,自然也就是主张不治的。

当然也可能反过来,因为相信人性善就要求所有人必须臻于至善,用专制手段逼迫大家必须善。想要追求通往天堂之路,却反而打开了地狱的大门,暴政产生。孟老师在后世,就产生过这样的影响,如所谓&ldo;理学杀人&rdo;就是体现。

把人性看得十分险恶,但相信统治者具备某种神性,这是善的;但明知统治者也不善,却表示无所谓,那就肯定是要主张极权专制的了。像荀老师的学生韩非就是这样。

荀老师自己却不至此。第一,他对普通人向善的能力并不低估;第二,在谈论性恶的时候,他并没有把尧舜禹这些圣人给摘出去,他们的本性也还是恶的,所以对他们也要提防。

所以荀老师做了三项安排。

第一项,是在朝的圣臣、功臣也好,在野的大儒、雅儒也好,荀老师都强调他们对君的制约功能,所谓&ldo;从道不从君&rdo;。这都是孔孟的老原则,荀老师也没放弃。

第二项,他强调君主要有道德,特别痛批&ldo;主道利周&rdo;(为君之道,是行事要隐秘)。这一项,和他的弟子韩非&ldo;术不欲见&rdo;的主张放在一起,尤其对比鲜明。

第三项,荀老师实际把君主放在了行政系统之外。

《君道篇》说:&ldo;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rdo;就是说君主只需要搞好自身的道德修养,怎么治国你不用管。那么谁来管?

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王霸》)

农贾百工的事情,天子自然是不插手。士大夫们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各诸侯管好自己的封国,天下大事汇总到三公那里讨论处理,天子啥也不干,他只需要摆个道貌岸然的姿态,供人民仰望就可以了。

这么看,世袭的天子是国家元首,选拔出来的三公才是政府首脑。君最大的功能是代表核心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具体的事,确实不用他管。要说荀老师已经有了&ldo;虚君共和&rdo;的观念,可能是有点过‐‐实际上荀子非常强调君的人事任免权,而这足以使一切虚君主张成为泡影。但荀老师关于无为而治的论述,确实光明磊落,没有老子、韩非的那股子阴谋家气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