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那时的上海还处在建设中,但对于连县城都没出过的农村孩子来说,那是有着致命诱惑的。最小的王灵灵还不懂这些区别,只知道外面又好吃的,有好喝的,还有爸爸妈妈,但已经大了的王冬儿她懂啊。
刷油漆、打砂皮这些活儿根本就难不倒她,没事带妹妹更是信手拈来。潘晓妹嘴上说着要苦苦这孩子,让她受受罪,好回去读书,给她不断的安排着活儿,可生活小事上根本舍不得。明明说买糖哄小孩,最后总归都是双份的,看孩子眼巴巴的看着蛋糕店里从没见过、吃过的蛋糕,还是想着法儿的买来。没人过生日就拉着日期最近的大志,硬是烧了一桌子的菜,喊了一帮人说要庆生,吃吃喝喝之后,才拿出蛋糕点了蜡烛。一群大人其实也没吃过,舍不得花那钱,最后一人切了一块儿尝了尝,边吃边指着人缝里的孩子说道:“这儿小孩吃的玩意,我们意思意思就行了,给他们给他们。”
除了王冬儿,那时候装修队伍里还有些差不多大的孩子,因为家里困难早早的辍了学,这些人自己切了块蛋糕之后,就躲到角落里吃去了,嘴里说着:“甜甜腻腻的,女孩子吃的,剩下的,你们吃。”
一个十寸的蛋糕,切到最后,留下了四分之一还有多。大人们都转头打牌去了,那几个半大的孩子,切完蛋糕,说着要忙就走了,只剩王冬儿和王灵灵。王冬儿看着刚刚那桌子的好菜虽然也馋,但为了留肚子吃蛋糕到底还是忍住了,王灵灵哪想得了那么多,最后吃撑了,呆呆的坐在那打着隔儿,小脑袋晕乎乎的。最后还是王冬儿看出了不对,喊来了王江湖,王江湖仔细检查了小女儿的情况,最后笑着说:“吃多了,撑着了,你带她走走,消化了就没事了,晚上饿一饿,明天就活蹦乱跳了。”
过年回去的时候,大家看着王冬儿感觉她变了好多,更爱笑了,也更漂亮了,整个人明媚阳光了起来,几个妹妹看她更像看仙女一样。老二如今也大了,下半年也来了月经的她也算大姑娘了。那天一早起来看到一摊子血,她也吓到了,可想起之前姐姐也有过,去喊了小奶奶,又叫来了小姨,洗了床单好像就好了,于是她也跑去找了小奶奶。奶奶也来了,还第一次替她把了脉,检查了身体,还问她痛不痛,难不难受,然后小姨就来了,手上还拿着一个黑袋子,里面装了很多她急需的卫生巾,一起教她。那一天她好像懂了很多,又好像不大懂,就这样懵懵懂懂的成了大姑娘了。
她看着出去一趟变了模样的姐姐,她也想放下书本,不念了,就这样和姐姐一样出去打工,还有爸爸妈妈在旁边,可她不敢,她怕挨打。过年的时候她还偷偷听到了父母再问大姐要不要留在家里继续读书,大姐拒绝了,说要出去,哪怕自己挣钱,哪怕自己养活自己,那也比留在农村好上百倍千倍。是啊,在哪不要干活,外面还有父母,这里只有老人和孩子,想要好好的活着就得将自己狠狠武装着,要跟那些打心眼里轻贱女孩的长辈群枪舌战,还要和那些孩子们耍狠斗勇,还不如出去。
那几年虽然义务教育普及了,但能顺顺利利从初中毕业的女孩子都是少数,高考更是遥不可及。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教育部也发了通知做出了硬性规定,要求各地政府大力加强落实女子上学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王秋月她们学校也终于有了女老师,对于女学生上到初中好好的就会无缘无故辍学的原因也艰难的排除众议,拉开了调查的序幕。
那年大家都挣了钱,但很多人年都没过好。立富就不用说了,在家待了两天就呆不下去了,天天赖在王江湖家,其他人怎么劝也劝不好,过年那两天还是潘晓妹拿着棍子,揪着他的耳朵把他赶回家的,家里潘文莉已经做好了一桌子饭菜,就等着他回来祭祖了,两个女儿也大眼汪汪的看着他,他愧疚的看着两个女儿。他终于,慢慢的将自己收拾成了一个父亲该有的样子,和和气气的陪着孩子过了一个年。
那些年纪大一些的人家里,也有好多孩子都不争气的说要跟着父亲出去打工,气的这些人大过年的在家摔酒杯,一个年都过不好。过年出去的时候,就看到好多人身边都多了个嫩面孔,一看就是些才十七八的孩子,不肯念书,就想出去闯。那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儿子,农村里十七八的女孩不读书就得嫁人了,跟着出去基本都是男孩,有的是读不下去书,在家混的,带出去也好,有些是家里穷的,不愿意老父亲受苦,非要跟着的。。。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那些身边跟着孩子的大人,之前在外面不管多苦都还能笑,可现在明明才过完年,却愁容密布的,以前生活的担子再重,他们都还能扛着、挺住脊梁,可今天明明身边跟着至亲,却让他们低下了倔强的头颅,腰也弯了,仔细看眼睛深处还泛着泪花。没办法,孩子真是自己亲生的,哪怕再怨再恨,车站那么多人,他们还是会护着自己的孩子,生怕挤没了,虽然表情里满是嫌弃,横眉冷对的,但下意识里还是会不时的拽着他们,带着他们。
由着家长带到工地的孩子们,不用他们的家长特意的打招呼,都会被按上最重的活儿,挨最狠的骂,之前为了生计迫于无奈出来打工的孩子们也会特意排挤他们,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他们回去,让他们在接受完社会毒打后能幡然悔悟,回去重新捧上课本,好好读书。半年后,受不住的,该回去读书的就回去读书了,回不去的也就回不去了。留下的那些孩子会被工地上其他人接纳,但也得不到任何照顾。路是他们自己选的,未来得他们自己去拼,不帮忙、不照顾就是给他们上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未来得他们自己抗。
装修潮愈演愈烈,外出打工的很多人都混的风生水起的,潘晓妹他们也不例外。这一年立富在各种应酬中,捕捉了一些富商的建议,注册了建筑公司,同时也建议小妹他们成立公司,让装修正规化。他们也积极采纳了建议,两人一起带着王江湖去了工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但他们努力让公司正规化的过程却举步维艰,装修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今年跟你干,明年就单干的太多。干装修的人又大多大字不识,只知道完工、结账、走人,对于上班不上班的没什么概念,总觉得那还不如现在来的自由,所以公司到最后,老板是他们,员工也还是他们。倒是木工,那年不得了,干了件大事,和人合伙在奉贤那里开了个小的家具厂,真正的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小老板。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