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京兆府知府徐天启正被五花大绑地囚于一座帐篷之中。
徐天启满心觉得自己倒霉透顶,他刚从武功县传令归来,正欲返回长安城,途中竟遭遇了一支百人的西夏铁骑。
他所率领的人马根本无力抗衡,转瞬之间便被斩杀。幸得他及时亮明身份,那西夏千夫长觉得他尚有利用价值,才免遭杀身之祸,随后便将他押解至西夏营地。
徐天启瑟缩于帐篷之内,内心被恐慌彻底占据。
他生性贪生怕死且贪婪无度,往昔凭借向蔡京奉上巨额银钱,才得以获任京兆府知府之职。
此刻,他脑海之中杂乱无章,各种念头纷至沓来:“究竟如何是好?一旦西夏人对我有所不利,我苦苦谋求的荣华富贵岂不是要化为泡影?”
正想着,帐篷门帘被掀开,那个把他抓获的千夫长走了进来。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道:“宋朝的官儿,我们王爷找你,我们王爷要见你。”
随后伸手拎住了徐天启的衣领,拖着他便往李察哥的营帐中走去。
徐天启被拽得踉踉跄跄,嘴里不停地求饶:“军爷,轻点,轻点啊!”
千夫长根本不理会他,很快就把他拖到了李察哥的营帐前,一把将他扔了进去。
徐天启摔了个狗啃泥,狼狈不堪地抬起头,看到李察哥正坐在上方,目光冷冷地盯着他。
“你便是京兆府的知府?”李察哥目光锁定地上狼狈不堪的徐天启,出声问道。
徐天启忙不迭地点头,应道:“禀大王,小的正是京兆府的知府徐天启。”
李察哥嘴角浮起一抹冷笑:“哼,瞧你这副窝囊模样,也配忝居一方父母官之位?”
徐天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地说道:“大王息怒,小的……小的也是迫不得已。”
李察哥长身而起,走到徐天启面前,沉声道:“本王有几个问题要问询于你,期望你能如实回应。若敢有丝毫欺瞒耍诈之处,那就休怪本王铁面无情!”
言罢,李察哥信手抽出腰间弯刀,那弯刀在帐内烛火映照下寒光凛凛,摄人心魄。
目睹那闪烁寒光的刀刃,徐天启“扑通”一声瘫跪于地,哭嚎叫嚷道:“大王有何问题尽可发问,小的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察哥目光紧盯着徐天启问道:“长安城内现如今守军有多少人?”
徐天启哆哆嗦嗦地回答道:“大王,大概有3万余人吧。”
李察哥又道:“城中粮草可还充足?”
徐天启顿了顿:“粮草。大王,粮草充足,因为周边各县的粮草都被运入了长安城内了。”
李察哥收起弯刀,冷哼一声:“你最好没骗本王,否则有你好看。”
徐天启连忙磕头:“小的不敢,小的不敢啊,大王。”
李察哥挥挥手:“带他下去,严加看管。”
身旁的将士听到李察哥的吩咐,抓起那徐天启走出了营帐。
随后,李察哥独坐营帐之中暗自思忖。此刻,他已从席天齐口中探得长安城当下的城防情形,不禁心头一沉。
须知,如今的长安城虽不及大唐盛世时那般规模宏大,却依旧城墙巍峨高耸。而他所率之兵全系骑兵,此次出征仅携少量攻城器械。
若要强攻,势必付出惨重代价;但如果就此返回,空手而归,又觉得心中不甘。
李察哥端坐营帐之中,喃喃自语:“这长安城宛如一块极为棘手的硬骨头,若要强攻,部队必定损失惨重,可要想施行偷袭之策却又无从下手,偷袭……”
念及此处,他双眸陡然一亮,刹那间计上心来,当即对身旁的随从吩咐道:“立即召集众将领商议军务。”
不多时,西夏众将领纷纷赶来,营帐内气氛凝重。李察哥环视众人,开口道:“本王刚刚从宋人的京兆府知府那里得到了消息,如今长安城已戒备森严,且城内粮草充足,我们想要攻下长安城,必定会损失惨重。”
西夏众将听到李察哥之言面露凝重,其中有万夫长到:“王爷,那现如今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强攻,还是班师回朝呢?”
李察哥道:“强攻,伤亡太大,班师回朝,无功而返,本王也不甘心。本王已有一计,可减少我军损失,又有破城之机。”
众将闻听此言,面上顿现喜色。有性急的万夫长按捺不住,抱拳行礼道:“还请王爷速速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