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论语别裁的原文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至于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道义关系、感情关系,除非这位老师很有地位。据我所经验的,每个学生要拿学位,作论文的时候,便随时来找:&ldo;老师怎么办?&rdo;很亲切。我还碰到过这样的事实,有个要拿学位的学生天天来,来了非常恭敬,甚至觉得他恭敬得过分,我家里的孩子们说:&ldo;这个学生好,真有礼貌。&rdo;但是,你得注意,这是&ldo;币重言甘&rdo;哪!他也的确送礼来,还送得蛮讲究,我说你送礼送得这么重,虽然有研究费领,可是一个月的研究费也不够买这些东西,何苦呢?他说:&ldo;对老师应该恭敬。&rdo;我晓得这不是诚意的话,因为他的言语太恭敬,太甜了。&ldo;巧言令色&rdo;、&ldo;币重言甘&rdo;是靠不住的。结果毕了业以后连影子都看不见了。这就是现在中国文化的怪现象,是文化道德的普遍事实。国民道德的修养从教育界开始,是应该彻底研究的,所以我在这里要讲到师生的道理。

吕端大事不糊涂

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ldo;入则孝&rdo;,在家里是个孝子。(怎么才叫孝,下面有很多地方研究孝道,在此暂且不谈。)&ldo;出则弟&rdo;,出门在外面与兄弟分开了,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ldo;谨而信&rdo;,作人非常谨慎,但是谈到这&ldo;谨&rdo;字要注意,不要变成小器。谨慎与拘谨是两回事,有些人作人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ldo;谨慎&rdo;在历史上有个榜样,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诸葛亮。所谓&ldo;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rdo;这是一副名联,也是很好的格言。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事的时候,遇到重要的关键,他是绝不马虎的。那诸葛亮则一生的事功在于谨慎,要找谨慎的最好榜样,我们可多研究诸葛亮,这里暂且不提。

总之,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ldo;泛爱众&rdo;,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理论上讲起来很容易,而广泛的爱人,那就是&ldo;君道&rdo;&ldo;师道&rdo;的综合,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理论容易,要修养到如此真难。孔子说,假使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ldo;而亲仁&rdo;,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ldo;行有余力则以学文&rdo;,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ldo;学文&rdo;,爱作文学家也可以,爱作科学家也可以,爱作艺术家也可以,爱作别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兴趣问题,可以量力而行,各听自由。

饮食男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现在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ldo;贤贤易色&rdo;,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ldo;易色&rdo;,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ldo;色&rdo;字解作&ldo;女色&rdo;、&ldo;女人&rdo;、&ldo;男女之色&rdo;了。(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ldo;贤贤易色&rdo;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ldo;易色&rdo;,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讲&ldo;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rdo;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ldo;食色性也&rdo;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ldo;贤贤易色&rdo;,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这个&ldo;色&rdo;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ldo;态色&rdo;就是态度。&ldo;贤贤易色&rdo;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ldo;事父母能竭其力&rdo;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ldo;竭其力&rdo;呢?重点在这个&ldo;竭&rdo;字。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ldo;非孝不可&rdo;。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ldo;非其罪&rdo;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ldo;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rdo;。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ldo;竭其力&rdo;而不要做过分的事。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ldo;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rdo;其&ldo;原心不原迹&rdo;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ldo;原迹贫家无孝子&rdo;,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ldo;事父母能竭其力&rdo;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ldo;事君能致其身&rdo;这个&ldo;君&rdo;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专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ldo;君&rdo;字是什么意思。从文字的字形上看,&ldo;君&rdo;字古写,头上&ldo;尹&rdo;字,&ldo;尹&rdo;字的古写是&ldo;丮&rdo;。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ldo;君&rdo;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ldo;某某君&rdo;,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ldo;某某皇帝&rdo;了,通吗?没有这回事。日本人学我们中国文化,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