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平稳地驶出了都城,走在山间的路上,依旧是稳稳当当的。
这是了尘第一次坐这么舒适的马车,舒适到他不禁想要睡过去。之前虽然搭乘过苻羽准备的马车,苻羽的赶车技术也很平稳,但是对比起来,让他不得不感叹果然是皇家。
马车内的坐垫,窗帘等,看起来很朴素,但仔细一瞧是用了上好的锦缎,上面的绣花也是一等一的好手绣出来的,栩栩如生。就如窗帘上有一只绣出来的黄鹂,随着马车的微微摇晃,远远一看,竟然好像是要飞出来一样。
了尘觉得很有意思,他上前,用手抚摸了一下上面的绣花,却不料被吓了一跳。
这绣花竟然是用金线银线绣成的!
这么一看,马车内所有的绣花好像都是这么几种颜色。
皇家御用的马车,金金银银的,这价钱想必能供一家普通的人家吃喝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太后既然向佛,那就不应再这么铺张浪费了吧?
了尘这么想着,就打算一会和太后说说这件事。他在心理组织好了语言,再三确定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就闭上眼,心里念起了金刚经。
刚好一个轮回,马车就停了下来。了尘刚感受到马车停了下来,便睁开了眼。一入眼的,是刚撩起帘子的苻羽。
“到了。”苻羽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毫无情绪地说到。
了尘看苻羽这个样子,觉得有些奇怪,但是他并不打算深究。他接过苻羽的刚要放下来的帘子,下了马车。这时,太后也从马车下了来。
“大师。”太后一脸慈善地对了尘说,“这便是理安寺了。”
“贫僧第一次来到这理安寺,果然不如盛传。”了尘说道。
理安寺,了尘以前也听说过。声名远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净水寺,要问为什么,也没多少个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支支吾吾地说“这是我爷爷说的”,再问,就恼羞成怒地回道“你是来搞事的呢”。
于是一代一代人,一个传一个的,莫名其妙净水寺就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地位。更加莫名其妙的是,这净水寺所在的位置,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答案。
当年,了尘从养育他成人的寺庙出来后,他就想先去净水寺,如果找不到或者净水寺不收留他,他就来理安寺。到了净水寺后,他才发现以前在街头小巷听到那些大妈大爷说自己来过净水寺参拜,投香油钱的,全是假的,或者说假的居多。因为这净水寺一个和尚都没有。
扯远了,再来说说这理安寺。
理安寺香火比净水寺旺盛,每天来拜佛的人也很多,他们大多数都是有一个目的:拜见弘一大师。
这弘一大师是理安寺声名远扬的原因,民间盛传他离成佛只差一点。他能看到未来,看透人心。传说有一个地头无赖,跑到理安寺听了弘一大师一席话后,就下定决心改过自新,最后竟科考有了名次,当了地方官员。
这听起来很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怎么可能就听了一个和尚的一席话就变得学富五车呢?不过,这个很扯的故事也被很多人相信着,也更加印证这个弘一大师就是一位暂居人间的活佛。
苻羽也曾听说过,不过她嗤之以鼻就是了。她从来不信什么神佛,她只知道,求神拜佛不如靠自己。毕竟……
以前她艰难的时候,这虚无缥缈的并没有帮她!最后还不是靠自己过来的。
不过她也经常戏称像她这样的人想必死后就会下地狱。
理安寺的大门,是很普通的佛门设置,倒是牌匾金光闪闪,不知道是因为佛的原因还是上面用得大部分是金子。而牌匾上的字,飘逸又不失稳重。据说,“理安寺”三个字是羽国太上皇亲笔所书,而这也让理安寺的传奇增加了几分。
走进门口,再走几步到殿内,首先进入眼中的,是位于面前的大金佛,再者,就是旁边的十八罗汉。袅袅的香火,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鼻而来,令人心神放松,像是卸下了千斤担。
以往来拜佛的人不少,但今天却是只有太后一行人。虽然太后或者是皇帝没有明令下去,但羽国百姓还是很自觉地避开了,毕竟他们都害怕自己会一个不小心让太后不高兴,然后被治罪。
皇家的人好相处?那是表面上看来的,地位摆在那里,碾死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就像是玩一样,他们又怎么可能真的就相信并且像对待朋友邻居一样对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呢?
太后笑呵呵地叫了一声了尘,随后就跪在大金佛面前的蒲团上,转动着手里的佛珠,开始颂经。而了尘也在应了她一声后,跟在太后身后跪在蒲团上。
“这理安寺,咱们太后可是花了不少力气帮忙护理呢。”太后身边的贴身嬷嬷低声对了尘说道,“您瞧那大金佛,就是太后出钱请人打出来的,还有那十八罗汉……”
了尘不明白嬷嬷为什么要和他说这些,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呵呵一笑,然后赞了几句太后。没想到嬷嬷听了,像是被激励一样又对了尘说了更多,像是之前理安寺的房子漏雨,太后出钱修补什么的,还有抄写经书……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劲地展示太后多么向佛。
了尘看了一眼身旁正闭上双眼,嘴里念着经文的太后,随后随便地回了几句嬷嬷。而嬷嬷正想再继续说下去,这时太后睁开双眼,看了一眼嬷嬷,于是嬷嬷把想说的都给憋了回去,这才让了尘松了一口气。
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为什么一定要告诉别人自己做了多少呢?做了就是做了,自己自发愿意地做,也无怨无悔,非得告诉别人自己做了什么,这不就是和炫耀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