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的《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说话达人秀,也是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
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
节目形式主要是辩论选手自主挑选辩题,在节目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立论、对杠、结辩等环节的辩论稿。
在正式比赛开始时,确定正反方开场顺序后两人依次立论。
如:正方一辩发言,结束后由反方一辩发言,每人发言时间为三分钟。
双方发言完毕进入对杠环节,每方一分钟时间。
最后一环节为结辩陈词,每方三十秒时间进行总结,最终由现场观众进行投票表决,决定胜负。
节目最初的的宗旨,是要在华人圈内寻找“最会说话的人”。
当初也是通过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问数据后台,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业、创业等领域,选取网友关注最多的问题,发动网友参与调查投票。
互联网上投放的问题能否成为节目中的辩题,取决于网友参与这道题的积极程度。
网友参与最多的题目,才能进入节目选题。
这些创意,和新颖的形式,就是该节目爆火的一大主要因素!
根据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统计,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突破10亿大关。
截止2020年2月,该节目第1-6季都已完结,第七季于2021年3月6日收官。
只是随着该节目后几季的上线,有趣的“奇葩”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带流量的抖音网红、微博大V、说唱歌手、“18线”女团艺人。
“奇葩”与“流量”并非不能并存,然而该节目却在选角上有意无意地将天平向“流量”一侧倾斜。
在当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该节目作为一档综艺商品,试图迎合市场的需求以谋求更高的商业价值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但创作者却在这种迎合中丢失了节目的初衷,否定了其作为一档内容输出节目本身的生命力。
同时,选手的同质化现象在近几季中尤为严重。
人物同质化的基础,在于该节目正有意无意地对不同类型的选手进行“人设”和归类。
并且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每季的选手都能涵盖不同“人设”,就会出现连续几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同质现象。
这种同质化现象的背后,是该节目试图迎合和讨好观众的喜好,通过某一种“人设”进行试探后,依据大众的反馈选择复制或放弃这种模式。
最后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节目内容争议、节目形式陈旧,直接被毙掉了。
赵擎天的《新奇脱口秀》基本沿用了该节目的全套流程和策划,不过他也只保留了第一季的版权。
后续的,他计划卖给千度,至于麦冬还会不会参与,绿艺视频怎么分配利益,那就不是他要思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