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日甚,使白人佣工望而却步,而白人佣工的减少又使这块殖民地更加依赖
黑奴。
十七世纪末期,小种植园主每况愈下。1660年以后,旨在收紧大英帝
国重商主义之网的《航海法》得到更严格的实施,这就缩小了殖民地的赢利,
给各阶层种植园主造成了新问题。小种植园主连年负债。1676年弗吉尼亚
由纳撒尼尔&iddot;墙根领导的短命的反叛至少部分是因上述不幸而起。培根本人
宣告,小农负债问题已非&ldo;劳动或勤俭&rdo;所能解救。大约1660年之前,契
约佣工习惯于在雇佣期满时留在殖民地,以便获取一块土地,并满怀希望地
在社会阶梯上往上爬。如果此种土地匾乏,殖民地议会还不时(例如在1627
年)特别拨出一定数量的小块土地。但在十七世纪最后几十年,获得自由的
佣工则期望到某些其他殖民地谋取当地为新到者提供的土地。
十八世纪初期,弗吉尼亚对于大多数穷苦白人移民已仅仅是个入境口岸
而已‐‐南下北卡罗来纳边陲荒原,西越连绵群山,北上特拉华、马里兰和
宾夕法尼亚西部。那些兴许已按英国模式形成自耕农集团的穷苦白人殖民者
的大批出走,使弗吉尼亚人忧心忡忡,但他们对于出走缘由的看法未能取得
一致。十七世纪末之前,英国商务部要尼科尔森总督考虑如何刹住移民出走
风。商务部和总督就如何使自耕农今后不离开弗吉尼亚的问题辩论逾二十年
之久。尼科尔森总督抱怨道,移民外流的主要原因是诸如宾夕法尼亚一类殖
民地对工匠从事毛织业和其他手艺以兴家立业有特殊的吸引力。爱德华&iddot;伦
道夫在1696年解释道:&ldo;议员们以及政府里的……其他官员,不时设法获
得大片授地,因而许多年来,携仆而至的人或者忠事其主而佣期届满者便没
有任何荒地可得,因为土地早已被占光了。&rdo;1728年,古奇总督否定了这
种解释,他证实,斯波夕法尼亚县实行大块授田制,但人口密度却高于有许
多小块授田的布伦斯威克县。
虽然评论者在原因问题上意见不一,但其后果却是错不了的:弗吉尼亚
已成为贵族统治之邦。据沃顿贝克说,到十八世纪初期,正在成为土地所有
者的新移民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八世纪后期统治弗吉尼亚的各大家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