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来完成,一是废除殖民地的英国主教的权力,二是将主教权力分散到各
地的教区委员会。弗吉尼亚圣公会不是名符其实的&ldo;主教派&rdo;教会‐‐也就
是说,它没有主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83年,即脱离英国之后。
在殖民地时期,关于弗吉尼亚是否应当有主教的问题在大西洋两岸引起
了激烈争论。虽然法律根据含糊,但人们普遍认为殖民地教会的控制权操在
伦敦主教手里;不过,较为谨慎的主教们拒绝承担他们认为无法行使的控制
权。托马斯&iddot;舍洛克主教(1748‐1761年间的伦敦主教)写道:&ldo;一个主
教住在世界的一边,而他的教会却在另一边,这种情况会使这位主教处理公
务十分尴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无益。&rdo;由于法律上的含糊、政治上
的雄心以及莫名其妙的疑惧,殖民地时代的弗吉尼亚从未有过自己的主教。
1771年,在主教派教会的弗吉尼亚,其民众代表院决定采取请教的马萨诸
塞早已采取的立场:拒设主教。整个殖民地时期,这个殖民地同宗主国教会
的唯一联系人是一个权限含糊不清、被称为代理主教的官员。
由于弗吉尼亚没有主教,每一个圣公会圣职候选人必须到英国去接受任
命。舍洛克主教在1751年抱怨说:&ldo;那里的人们对培养自己的子女当牧师
一事感到沮丧,因为要把他们送往英国接受任命就非得担惊受怕、耗费钱财
不可,他们在这里往往染上天花,那里的本地人把它看作是致命的疾病。&rdo;
极力主张殖民地设主教的英国神职人员掩饰了那些希望当牧师的弗吉尼亚青
年人所遭遇的不幸。&ldo;即使他们有幸安全抵达,在这里也是无亲无故,只能
可怜巴巴地去求见素不相识的人,口袋里除了某种证件而外没有任何推荐情
或介绍信。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鼓起最起码的勇气,谁还敢大胆地去闯?&rdo;
一位美洲作者说,在1767年,这么一趟旅行至少得花一百英镑,不久前去
英国接受任命的五十二名候选人中,只有四十二人安全返回。
旅途上的风险和开销促使弗吉尼亚的圣公会教徒建立了一个美利坚教
会,它大不同于他们声称要仿效的英国教会。没有宣言书,没有为自己辩护
的论著或支持自己立场的新教义,没有嘹亮的神学进军号一‐一切都披上可
敬的圣公会外衣‐‐弗吉尼亚人形成了自己新颖的教会体制。美国革命以前